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羃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羃䍠

古代遮头之巾。 源于中亚波斯妇女的大帽帔。《隋书·吐谷浑传》: “王公贵人多戴羃䍠”。后传入中原。《旧唐书·舆服志》: “武德、贞观之时, 宫人骑马者, 依齐、 隋旧制, 多著羃䍠。 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唐画《树下人物图》,其中有一妇女正从头上卸羃䍠。 其前有孔, 露出眼鼻。 男女均用,而以妇女为多。《旧唐书·李密传》载,李密选“骁勇数十人, 著妇人衣, 戴羃䍠, 藏刀裙下,诈为妻妾”,袭击桃林县城。五代崔豹《中华古今注》曰: “类今之方巾,全身障蔽,缯帛为之。”据《新唐书·五行志》, “至神龙末,羃䍠始绝”。

羃䍠mìlí

也作“羃历”“幂篱”“羃帷”“羃罗”。原为少数民族一种障面蔽尘之巾。罩于头上,可裹全身,用轻薄稀疏之纱绢为之。后传入中原,六朝时期男女均用。隋时,宗室诸王为妃作七宝羃䍠,即饰以金、银、琉璃、玛瑙等七宝。唐初,宫人骑马多着羃䍠,以障蔽颜面。后王公之家亦同此例。唐高宗以后,渐为帷帽代替。《晋书·四夷传》:“其男子通服长裙,帽或戴羃䍠。”《北史·秦王俊传》:“俊有巧思,每亲运斤斧,工巧之器,饰以珠玉。为妃作七宝幂篱,重不可戴,以马负之而行。”《隋书·吐谷浑传》:“王公贵人多戴羃䍠。”《隋书·附国传》:“其俗以皮为帽,形圆如钵。或带羃䍠。”《旧唐书·舆服志》:“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羃䍠,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又:“咸亨二年又下敕曰:‘百官家口,咸预士流,至于衢路之间,岂可全无障蔽。比来多著帷帽,遂弃羃䍠……此并乖于仪式,理须禁断,自今已后,勿使更然。”五代冯鉴《续事始》:“至则天后,帏帽大行,羃䍠遂废。”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三:“唐初宫人着羃䍠……王公之家亦用之。”明杨慎《羃䍠考》:“古者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后世宫人骑马,多着羃䍠。全身障之,犹是古意。”

戴羃䍠的妇女
(《汉族风俗史·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史》)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