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羌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羌族

羌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以茂汶羌族自治县最为集中,少数人与汉、藏、回等民族人杂居。使用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又分5种土语。大多数羌族人通汉语。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使用汉字。过去羌族人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少数与藏族人居住在一起的羌族人信仰喇嘛教。
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一部分同化于汉族,今天四川西北部的羌族人是古代羌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羌族人自称“尔玛”或“尔咩”,意思是“本地人”。羌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玉米、大豆为主。羌族人生活的地区峰峦重叠、河川纵横,是大熊猫和金丝猴的主要产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的洗礼,古老的民族焕发了青春,羌族人民的农业生产和其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水利水电的发展最为突出,他们生活的山区小型水电站可说是星罗棋布。
羌族人服饰朴素。无论男女,一般穿土布长衫,外套羊皮或棉布长背心,包头巾,缠绑腿,羌族妇女的衣服绣有花边,有的衣领上还镶一排梅花形图案的银饰,系绣花腰带,足穿勾尖绣花鞋,喜戴耳环、圈子、簪子、银牌等首饰。羌族男子的头巾,头帕多为黑白两种颜色,妇女的头巾除黑白两色外还加些丝织品,头巾上绣有色彩秀丽的图案。

057 羌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98252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茂汶羌族自治县以及汶川县、理县、墨水县、松潘县等地。有本民族语言,无文字。历史悠久,是古代羌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畜牧业。擅长掘井、索桥、栈道、筑堰等建筑艺术。妇女善挑花、刺绣等。旧时多崇信原始宗教及喇嘛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民主改革,建立了自治县。

羌族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川阿坝地区。人口102768人(1982年)。羌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通用汉文,源于3000年前的古羌人。以农牧业为主。信奉喇嘛教。男女穿麻布长衫,外套羊皮背心,包头帕,束腰带。主食为玉米、小麦和土豆。丧葬分火葬、土葬和水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停留在封建地主经济阶段,1950年获得解放,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建立了茂汶羌族自治县,农牧业生产得到提高。

羌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尔玛、尔麦。四川羌族人口196195人 (1990年)。主要分布在川西北岷江上游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和绵阳市所辖的北川县。春秋战国时期古羌人由西北向西南迁徙。其中一支迁居于岷江上游一带,此后又有不少羌人部落南下,经过长期融合,演变成今日之羌族。岷江上游秦代曾置湔氐道,汉代设汶山郡,以后历朝均有州、县的建置。元、明在羌区实行土司制度,清改为流官。羌区长期处在封建制社会。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羌区,创建了苏维埃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藏族联合联立1个自治州、21个羌族乡。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通用汉文字。实行一夫一妻制。崇信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诸神均以白石为象征。节日有羌历年、祭山会、女儿节等。主食为玉米,喜欢自酿的咂酒。农村羌民喜着麻布或棉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头缠青或白色帕,缠绑腿,束腰带,着草履或布鞋。依山垒石建屋,碉楼高丈余,古称 “邛笼”。擅长掘井和建笮桥。妇女善挑花、刺绣。行火葬、土葬和水葬。主要从事农业,兼有畜牧业。民间流传《开天辟地》、《羌戈大战》、《斗安珠和木姐珠》等神话故事。流行锅庄舞,即 “跳萨朗”。所用羌笛古今闻名。

羌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以及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北川等县。人口为102,768人 (1982年)。解放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时,成立了茂县工农民主政权。操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除邻近藏区的信喇嘛教外,多信原始宗教,最敬白石神。解放后,实行了社会改革,建立了1个自治县。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畜牧,擅长掘井和石砌建筑艺术。文化丰富多采,民歌与民间故事内容广泛,语言生动。舞蹈以羌庄族锅“跳沙朗”最流行。民间工艺美术则以挑花、刺绣和编织毪子、地毯最为出色。

羌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98252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茂汶羌族自治县和汶川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北川县等地。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主食玉米、土豆、小麦、青稞等。传统服饰以麻布长衫为主,外套黑色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脚着勾尖绣花鞋。妇女擅长挑花刺绣。村寨多建于高山或半山台地上,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等建筑风格独特,工艺奇妙精湛。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均较普遍。其历史悠久,可溯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古羌人。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羌人中的一支从甘肃、青海地区陆续南迁于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与当地居民相融合,逐渐形成为今日的羌族。

羌族

自称“尔玛”或“尔咩”。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以及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北川等县。102,768人 (1982年)。汉时其先民遍及中国西北、西南各地。魏晋时西北的宕昌、邓至等羌人尚属父系氏族阶段。唐时发羌等融于吐蕃。唐末宋初,除岷江上游的羌族外,大都发展为藏缅语系各族, 或融于汉族或其他民族。据岷江上游新石器的发现, 几千年前该地就有人类居住繁衍。现存的石棺葬,属羌人中戈基人的墓葬, 经考古鉴定为西汉文物。在此的古羌人部落甚多, 以冉、两部落为最大。明代推行土司制度, 清代实行改土归流。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时, 成立了茂县工农民主政府。解放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操羌语,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无文字。除邻近藏区的信喇嘛教外,多信原始宗教,最敬*白石神。解放后,实行了社会改革,建立了一个自治县。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畜牧,擅长掘井和石砌建筑艺术。妇女善挑花。各项事业均有发展。

羌族

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汶川、理县、松潘等3县。人口为306072人(2000),其中男155981人,女150091人。受教育程度:研究生66人,大学本科1615人,大学专科4695人,中专10633人,高中10671人,初中65546人,小学150334人,扫盲班8779人,未上过学22432人。分布的行业:农、林、牧、渔业15335人,采掘业56人,制造业416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01人,建筑业71人,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4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266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574人,金融、保险业76人,房地产业11人,社会服务业232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47人,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386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20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426人。从事的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168人,专业技术人员749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24人,商业、服务业人员776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15304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802人。羌族有自己的语言,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2种方言。无本民族文字。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主要经营农业,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青稞、豆类等4种。盛产虫草、贝母、鹿茸、麝香、熊胆等5种名贵药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7: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