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羌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羌活羌活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分蚕羌和条羌两种。青海是全国三大羌活产区之一,蚕羌质量又是全国之冠。羌活喜生于海拔1500-4000米左右的高山灌木林中或草丛中,以根状茎和根入药,是常用中药材之一。一般中药配方都用到它,主治风寒感冒、表邪寒热,对头痛、身疼、四肢酸痛、风寒痹症均有显效。青海羌活资源丰富,遍及全省。玉树、果洛、海北、黄南各州及农业区脑山林区均产。按商品形态一般分三种,即如蚕状的叫蚕羌,分段有节的叫竹节羌,形如四块的叫疙瘩羌。黄南尖扎地区所产的蚕羌质量最佳,也是青海传统的内销和出口药材,最高年销量40-50万公斤。 羌活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祛风止痛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司牧安骥集》。又名羌青。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Ting ex H. T.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forbesii Boiss. 的根茎及根。润透切片, 晒干。生用。主产四川、甘肃、青海。辛、苦,温。入膀胱、肾经。功能祛风解表,除湿止痛。主治: ❶感冒风寒挟湿证,与独活、防风、川芎、藁本、蔓荆子、甘草配伍。 羌活为伞形料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宽叶羌活、川羌活的根茎及根。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辛、苦,温。归膀胱、肾经。有散寒解表,祛风止痛之效,主治下列病证: 羌活常用川产地道中药材,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和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作为独活的别名,唐《药性本草》 始分列。性温,味辛、苦,具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等功效。野生栽培均有,以野生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产300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高年产2940吨,常年产量约1000吨。主产于阿坝、甘孜、凉山、雅安等地,阿坝产量约占全省30%~40%,甘孜约占20%~30%。 羌活别名新疆羌活。多年生草本,高80—180厘米。直根,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中空。叶互生,具长柄。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茎上部侧生,花淡黄色。果卵圆形,棕褐色。主要分布于伊犁、昌吉地区。具有祛风湿、发汗解表的功能。药用根。主治感冒发烧、周身痛疼、风湿性关节痛、内滞发热、肢节肿痛、二便阻隔等病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