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48 北京人三幕话剧,曹禺作,写于1940年。该剧以20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为背景,以破落的大官僚家庭曾府为中心,一方面写出这个大家庭死气沉沉的生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猜忌、仇视、勾心斗角的关系,形象地揭示了这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走向崩溃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则通过来自另一世界的研究“人类学”的学者袁任敢父女充满生气的生活和他们的乐观、不受旧礼教束缚的思想性格,以及他们最后引渡曾府两个叛逆者出走,给黑暗王国带进一线光明。全剧寓意深刻,富于哲理,艺术上进入一个新的境界,风格隽永,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007 北京人1927—1937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现了一些猿人遗骸化石。1949年后,又在这里进行了考古发掘,前后发现了完整和比较完整的6个猿人的头盖骨以及40多个男女老幼猿人的肢骨、牙齿等。同时,还发现了几万件石器、大量的灰烬和100多种动物化石。通过对他们进行各种科学考察和测定,清楚地复原了他们的形貌,他们上肢基本和现代人相似、下肢也较接近,已能直立行走。他们体质上还留有很多猿类特征。已经知道用石料打制各种类型石器,没有经过加工和磨光,属于旧石器早期。他们已懂得用火。这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材料最丰富的猿人遗址,距今约60万年。 北京人Beijingren也称“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全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7—1937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现了非常丰富的猿人化石及其石器、灰烬等遗存。1949年以后,又继续进行发掘工作。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6具完整和比较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和40多个老少猿人的肢体、牙齿等。据古地磁法鉴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40—50万年以前。北京人的身躯和现代人相似,平均高度比现代人偏矮,男人约1.62米,女人约1.52米,上身微微向前倾斜。其头骨特征是: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颏,牙齿硕大。北京人的脑容量高于蓝田人,低于现代人,约为850—1225毫升。已开始使用语言。北京人已掌握了比蓝田人更熟练的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技术,他们会用敲击或砍砸的方式打制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石器工具,如制成砍砸器以砍树;制成刮削器和尖状器以剥兽皮、割肉、削木棍等。北京人遗址中还发现了高达6米的灰烬,有的灰烬中还有被火烧过的兽骨和石块,这说明北京人已能保存火种并用火驱散寒冷和烧熟食物,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火的使用对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共同劳动、共同抵御野兽的要求使北京人结合起来,过着群居的生活,一般是几十个人结成一群。这种群体是他们的社会组织,是最早的人类社会。北京人的婚姻关系是原始乱婚。北京猿人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材料最丰富的猿人遗址,对研究人类发展史有很大价值。 北京人 《北京人》作者曹禺。创作于1940年。1941年10月在重庆由中央青年剧社首演,导演张骏祥。
剧中还描写了在这种家庭中,人们的感情的重负。 《北京人》的艺术创作已经没有了过去曹禺剧作的火一般的浓烈,而出现的是隽永与淡远,只是人物的刻画依然精细入微。曹禺的剧作中的人物都是以深刻的描写取胜,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北京人话剧。曹禺著。写于1940年。以抗战前北京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为题材,通过对家人亲戚之间相互倾轧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灭亡的必然性。全剧浑然一体,含蓄细腻。 北京人著名猿人化石,也叫“北京猿人”,旧称“中国猿人”、“北京中国猿人”、“北京直立人”等。1927年首次发现于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的是两颗牙齿化石,1949年12月2日我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第一次发现了完整的头盖骨,经地磁性测定,其绝对年代在50万年以前,地质年代属更新世中期。1949年以后,经陆续发掘,至今已发现北京猿人化石有: 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1块、牙齿153颗,可代表男女老幼40多个个体。其头骨顶部低平,前额后倾,眉嵴前突目左右相连,骨壁厚9.7毫米,平均脑容量1075毫升; 其身高约156厘米。这些特征多与猿类接近。下颌骨特征: 齿槽缘前倾,颏部后缩; 舌面有棘状突起,齿列齐平,与人类接近。四肢骨大小、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尤其是上肢骨,基本上具有现代人的形式。使用的石器,打制粗糙,并有骨器,一器多用而未分代。群居六处,以狩猎为主,有木炭、烧骨、灰烬等用火痕迹,属旧石器时代初期。伴生动物化石多有哺乳动物,主要有剑齿虎、三门马、肿骨鹿等,有30%现已灭绝。由伴生动物及花粉孢子分析,当时那里气候较现在温暖湿润。“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人类发展演化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北京人》3幕话剧。曹禺作于1940年,1941年12月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1941年10月24日中央青年剧社在重庆首演。描写北平一个炫耀几代、气象轩赫的封建官宦世家,走向衰落的凄凉景象。在这个大家庭里,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德行,各有各的爱和恨,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在曾皓老太爷行将就木之时,或明或暗、时起时伏地暴露、爆发出来了。最后曾氏大家庭分崩离析。曾皓的姨侄女愫方和代表新生一代的孙媳瑞贞,终于逃出了黑暗王国,走上新的人生道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