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翰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翰林古代翰林院、翰林学士院官员之统称。唐宋有翰林待诏、翰林供奉、翰林学士及茶、酒翰林等,辽、金、元有翰林学士等,明清有翰林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等。又,太平天国科举考试以二甲为翰林。 翰林清设翰林院为“储才”之地,八旗满洲等旗人与汉人新进士经殿试朝考后,选拔一部分人入之。授庶吉士,称“点翰林”。顺治九年(1652)规定:满榜授满洲4人、蒙古2人为庶吉士; 汉榜授汉军4人为庶吉士。康熙九年(1670),满汉合榜后,八旗满、蒙、汉军授庶吉士无定额,选否无常。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废科举后停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