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翻译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翻译科清朝乡、会考试中特定的考试科目。专为满、蒙、汉军八旗人员而设,同于金朝试女真文的女真(女直)进士科。分为满州翻译与蒙古翻译。前者考满文译汉文或以满文作论,后者考蒙文译满文,试法不同,取中名额亦有别。顺治时只考取翻译生员,雍正元年(1723年)始定,翻译乡、会试三年一次,别立翻译场,恩科一体加科。乡试于二年 (1724年) 举行,会试至乾隆四年 (1739年)八月始行,考中后复试及格即赐进士出身。殿试虽有其例,但因历科中式进士人数甚少而未举行。进士出身者以六部主事用,蒙古则分理藩院任用。道光末年,复试优等者始以翰林院庶吉士用,但只一二名。凡经翻译科各级考试取中的生员、举人、进士,均冠以 “翻译”二字,即 “翻译生员”、“翻译举人”、“翻译进士”,以别于一般的文科所取者。 翻译科清代科举特定科目之一。使用满文译汉文,并用满文作论文者为满洲翻译;用蒙文译满文者为蒙古翻译。清初仅取翻译生员,后增至举人、赐进士出身。应考者限于八旗人。 翻译科清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应考者限于旗人子弟。以满文译汉文、并作满文论文者为满洲翻译,以蒙文译满文者为蒙古翻译。顺治八年 (1651),始举行翻译童试。雍正元年(1723),始举行翻译乡试。乾隆四年(1739),始举行翻译会试。其生员、举人、进士皆加翻译2字,以别于一般的文科。光绪三十一年(1905) 废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