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耆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耆艾我国传统对老年人的通称。东汉时期,一部以同音、近音字解释字义、推究字源的诂训书——《释名》中解释为,50岁称“艾”,通“乂(yi)”,治理的意思,指遇事有判断力。60岁称“耆”,耆指之意,即指挥事使派他人,而不亲自从事劳役。故以“耆艾”代称老年人。见于《汉书·武帝纪》:“然则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意为乡里以老人为先,奉养高年之人,是自古以来的道德风尚。又因年长者见闻广博,常为人敬重,故尊为师。《荀子·致士》说:“耆艾可信,可以为师。”所以该词被引申代指尊长和师傅。如《国语·周语上》中有:“瞽(gu)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行事而不悖。”古注为:“耆艾,师傅也。”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