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为慢性肝病。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造成弥漫性肝实质性损害,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缔组织增生,质地变硬。有病毒性肝炎型、血吸虫病性、酒精中毒性、胆汁性、心源性等肝硬化。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脾大、腹水、食道下段静脉曲张等)为主要表现,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癌等。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造成的弥漫性肝脏损害,为各种肝病的晚期。肝脏内正常的肝细胞坏死代之以结缔组织增生,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在我国最多见的原因是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成的结果。其他因素尚有酒精中毒、寄生虫(血吸虫、肝吸虫)、胆汁淤积、长期肝脏瘀血、毒物以及严重营养不良等均较为少见。临床表现轻重不等,轻者可以多年保持肝脏功能基本正常,(代偿期)症状不多,可以有乏力、食欲不好、腹胀等现象。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两方面异常表现。(1)肝功能减退。全身乏力、消瘦、面色晦暗,食欲不好甚至厌食,不能耐受油脂食物,腹泻或便秘,并有出血倾向。上胸部有小血管扩张而形成的蜘蛛痣,病情进一步恶化则可出现黄疸甚至肝昏迷等现象。(2)门静脉高压症。由于肝脏硬化,致使腹腔内静脉回流肝脏受阻,大量静脉血瘀滞在门静脉系统,常见的表现有脾肿大、腹水及食道静脉曲张,后者可以破裂发生大量呕血。化验检查肝功能不正常,主要为白蛋白减少。患肝硬化预后不好。但如加强防治也可以维持多年。注意饮食、少脂肪、高蛋白、低盐、禁酒、不随便服任何药物。多种维生素及助消化药可以改善食欲及帮助消化。没有特殊治疗药。病情较重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肝硬化中医称为臌胀。由情志不舒,酒食不节,劳欲过度,以及感染血吸虫或黄疸、积聚失治而致本病。中医辨证论治一般分7种: ❶气滞湿阻:多因肝胆不和,升降失司、浊气充塞而成。证见腹大胀满,胀而不坚,胁下痞胀或疼痛,纳食减少,食后胀甚,嗳气,小便短少,大便不爽,夹杂屎气,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治以疏肝理气,除湿消满,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厚朴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❷寒湿凝滞:素有水湿,又遇寒凉,或服用过凉的中药,致使寒湿内停,阻滞中阳。证见胸胀腹大,头身重浊,怯寒肢肿,得热则舒,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弦缓。治以温阳散寒,化湿利水,方用实脾饮,水煎服,每日1剂。体虚者慎用。 ❸湿热蕴结:湿邪内存,久而化热,阻滞气机。证见腹大坚满拒按,外坚内痛,烦热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见面目色黄,全身瘙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以清热利湿,方用中满分消丸改汤剂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如遇进食困难,可少量频服。如果湿热灼伤血络,突然吐血,可加犀角地黄汤。 ❹肝脾瘀血:多因气虚或气滞,致使血液运行不畅,瘀阻于肝脾脉络之中。证见腹大坚满,青筋怒张,胁腹攻痛,面色暗黑,头颈胸腹部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有呕吐鲜血,大便色黑。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芤。治以活血化瘀,方用化瘀汤《验方》方:(丹参20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赤芍12克,穿山甲12克、牡蛎20克、白术10克、青皮10克、泽泻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如果有吐血成黑便,应急服三七粉或云南白药,然后到医院求治。 ❺脾虚水困:多因过用攻下之剂,克伐脾胃造成。证见腹部胀满,肠鸣便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胖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治以健脾益气,化湿利水,方用参苓白术丸,每次6克,每日2~3次。平时可多进食一些瘦肉,以补益气血,切忌不要使用强劲的攻伐之品。 ❻脾胃阳虚:病日持久,损伤阳气,寒水内停。证见腹胀脘闷,纳食减少,神疲乏力,形寒肢冷,下肢浮肿,小便短少,面色㿠白或萎黄。舌胖淡、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治以健脾温肾、化气行水,方用理中丸合五苓散改汤剂加附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❼肝肾阴虚:本证多由攻下太过,耗伤津液而致。证见腹大坚满,甚则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黧黑;唇色紫暗,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小便短赤,有时齿鼻衄血,舌红绛少津苔薄,脉弦细数。治以滋养肝肾,凉血化瘀,方用一贯煎合消瘀汤(《验方》)方:(鳖甲10克、生牡蛎20克、人参10克、柴胡10克、青皮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5克、赤芍10克、鳖甲10克、牡蛎10克),人参先煎半小时,再放其他中药,每日1剂。本证起病有缓急虚实之分,用药时要予注意,以免产生变证。臌胀一般较为严重,常不易痊愈,但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注意饮食起居,保持心情舒畅,病情可以缓解。 肝硬化一种弥漫性肝病。特点是肝细胞结节性再生,既有直径小于1 cm的小结节,也有直径在1~5 cm之间的大结节。临床表现消瘦、低热、腹水、食欲不振,约25%可引发出血。B超检查门静脉宽度大于14 mm,脾静脉宽度大于10 mm。治疗当补充足够营养,腹水时用利尿剂。若尿钠/尿钾比值小于1,用螺内酯20 mg,每日4次,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