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
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重约1100~1450克。肝脏有合成和贮存糖、分泌胆汁、解毒、防御等作用。所以肝不仅是一个消化腺,而且还是参与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在胚胎时期,肝还有造血功能。
肝的形态 肝呈楔形,有上下两个面及前后、左右回缘。肝的上面隆起称为膈面,由镰状韧带将其悬于膈下,并将上面分为左右两叶。肝的下面较平称为脏面,呈“H”形的三条沟(左、右纵沟、横沟)将其分为四叶(左叶、右叶、方叶、尾叶)。左侧纵沟前部有肝圆韧带,横沟称为肝门。在肝门处有神经、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管和肝管出入。
肝的结构 肝的表面被有一层浆膜,其深层为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囊(肝纤维囊)。该囊的结缔组织在肝门处增厚,一部分伴随着神经、血管等进入肝实质,并将肝实质分成50~100万个结构基本相同的肝小叶。肝小叶是肝实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肝小叶都呈不规则的多棱柱形,直径约1毫米,小叶间由结缔组织相间隔。肝小叶主要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周绕一个中央静脉(或称小叶内静脉)排列成不规则的辐射状的双行细胞索。细胞索内有毛细胆管,索与索之间有肝血窦。小叶间隔内有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
❶肝动脉毛细血管。是肝动脉的最小毛状分支。肝动脉入肝后逐级分支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入肝小叶分支为肝动脉毛细血管。肝动脉是肝的营养性血管。
❷门静脉毛细血管。是门静脉的最小毛状分支。门静脉入肝门后逐级分支至小叶间静脉,小叶间静脉入肝小叶分支为门静脉毛细血管。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即其血液内含有来自肠道吸收的大量营养物质,由肝细胞加工以供利用和贮存。肝动脉毛细血管与门静脉毛细血管在肝小叶内汇合,共同构成毛细血管网,因其管腔较大、容血量较多,故称肝血窦。肝血窦内的两种血液混合后汇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再汇入小叶下静脉,它们反复汇集成三支较大的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后注入下腔静脉流回心脏。此外,还有直接汇入下腔静脉的若干肝小静脉。
❸毛细胆管。起自肝细胞索内,出肝小叶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它们反复汇集成各级胆管而出肝。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毛细胆管,经肝内胆道系统汇入肝外胆道系统,最后排入十二指肠。
肝外胆道系统 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
❶胆囊。位于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呈梨形,容量为40~60毫升,具有贮存、浓缩胆汁及调节胆道压力等作用。胆囊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和胆囊管四部分。
❷输胆管道。肝内胆道系统的管道汇成肝左管和肝右管,两管出肝后汇合成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后形成胆总管;胆总管和胰管汇合成肝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平时肝胰管的括约肌保持收缩状态,这时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和肝总管流入胆囊贮存。进食后,由于食物及消化液的刺激,在神经体液因素作用下,引起胆囊收缩和肝胰管括约肌舒张,使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和肝胰管排入十二指肠。
中医学对肝功能的认识 根据藏象和经络学说,肝的功能是:
❶肝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素问·五藏生成篇》:“人卧血归于肝”。唐王冰注:“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
❷肝主疏泄。指肝气需要疏通畅达。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功能,或导致肝气郁结而致病。
❸肝主筋。指筋的运动功能与肝的养筋作用有关。《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滋养)气于筋”。
❹肝气通于目。指肝与目有内在联系。肝气和调,则目能辨五色,故有肝开窍于目之说。
❺肝的经脉为足厥阴经,与足少阳胆经有表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