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肺fei

呼吸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柔软而有弹性,颜色随年龄和职业而不同。新生儿的肺淡红色,成人的肺呈暗灰色,并混有黑色斑点。两肺均呈圆锥形,肺尖向上,稍圆钝,肺底在下面,并向上凹入,与膈相接触。左肺分上、下两叶,右肺分上、中、下3叶。纵隔面中央有肺门,是支气管、肺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肺之处。肺由浆膜和肺实质两部分构成。浆膜被覆于肺表面,肺实质由导管部 (支气管树)、呼吸部(主要为肺泡)和肺间质(肺小叶间和肺泡间的结缔组织) 组成。肺的导管部即肺内各级支气管。左、右支气管分别分为肺叶支气管,进入肺叶。每个肺叶支气管再反复分支,最后成为细支气管。每一细支气管及其分布的肺组织形成一个肺小叶,肺小叶是肺的结构单位。在肺内支气管分支次数越多,管腔越细,管壁越薄,粘膜上皮也逐渐变薄,纤毛和腺体逐渐减少并消失; 外膜的软骨环逐渐变为片,至细支气管处完全消失。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双重支配的平滑肌相对增多。肺的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呼吸性细支气管兼有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功能,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肺lung

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称其为“娇脏”。其经脉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
功能:❶主气。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的交换。二是主一身之气。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相结合,成为宗气,是促进和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动力和物质基础。《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司牧安骥集》“王良先师天地五脏论”:“肺为气海。”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故肺能辅助心脏以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肺主气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平顺、调匀。若外邪犯肺, 使肺气壅阻, 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 若肺气不足, 常使呼吸功能减弱, 甚至出现体倦无力、气短、自汗等症。
❷主宣发、肃降。宣发, 即宣通、布散。主要是指气、血、津液由于肺气的宣通而布散全身, 内达脏腑,外至肌腠皮毛。《黄帝内经·灵枢》: “上焦开发, 宣五谷味, 熏肤, 充身泽毛, 若雾露之溉, 是谓气。”若肺气不宣, 则可出现呼吸不畅、咳嗽等症状。卫气的输布与肺气的宣发有关。若肺卫气虚, 宣发失常,常导致肌表不固而自汗;若肺卫闭实, 又常见无汗。肺气虚弱, 不能宣发精微于皮毛, 不仅使皮毛枯焦, 且因卫外功能降低而易患感冒。肃降, 即清肃下降。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失清肃, 气不得降, 即可出现咳嗽、气喘等肺气郁闭上逆的病变。肺气的肃降, 尚能促使水液下行而转输膀胱。故肺失肃降也可发生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等症。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的功能正常,才能使气道通畅,呼吸均匀, 保持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和使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 促使水液的正常代谢。
❸通调水道。肺气有促进和维持水液代谢的作用。一方面肺气的宣发能将水液的精微布散到全身各处, 同时将部分无用之水液,通过呼吸和转化为汗液而排出体外; 另一方面,肺气的肃降, 使水液下输于肾, 再经肾的气化, 使水液下注膀胱, 多余的部分变为尿液而排出体外, 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黄帝内经·素问》:“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就是对机体水液代谢过程的概括。肺气宣降失常, 水道不利, 影响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从而出现汗、尿的排泄异常以及发生水肿、痰饮等症。
❹主皮毛。皮肤的润泽, 汗孔的开合, 以及被毛的柔润光泽与肺的功能有关。肺气虚弱, 卫外功能降低, 则易汗,皮毛焦枯, 出现咳嗽、流涕等症。
❺开窍于鼻。肺气正常, 则鼻窍通利, 嗅觉灵敏。外邪犯肺, 肺气失宣, 常见鼻塞、流涕, 嗅觉迟钝; 肺热壅盛, 则肺气上逆,咳嗽气喘, 鼻翼扇动等。
❻与喉及声音有关。咽喉为呼吸之门户, 为肺的经脉通过之所, 某些肺的疾病常影响咽喉, 而咽喉有病也会影响呼吸。肺为发音之源泉, 喉为声音之门户, 肺气充足,则叫声宏亮;肺气虚弱, 则叫声低弱; 痰阻气壅, 则叫声嘶哑, 甚至失音。


肺lung

陆生脊椎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肺与肺鱼和总鳍鱼类的鳔同源,发生于咽后方腹侧壁,随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逐渐演变而成。肺鱼的鳔有呼吸功能; 两栖类的肺呈囊状,陆栖为主的囊内壁形成复杂的皱褶;爬行类的肺转变为海绵状;鸟类和哺乳类的肺最发达。
哺乳动物的肺 呈海绵状,质柔软而富有弹性。位于胸腔内的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右肺一般大于左肺,各肺又分为两或三叶。每侧肺呈半圆锥状,颅侧为肺尖,尾侧为肺底,具有凸突的肋面、凹陷的膈面,两肺相对的纵隔面。在纵隔面有肺门,是支气管、血管和神经等出入的区域。


哺乳类肺的导气部和呼吸部示意图


1. 气管; 2. 支气管;3. 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4.呼吸性细支气管; 5.肺泡管; 6. 肺泡囊; 7. 肺泡


肺的组织结构 表面覆有一层浆膜,即肺胸膜。结缔组织伸入肺,将肺组织隔成许多肺小叶,呈锥体状,尖朝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小叶间的结缔组织和肺泡隔组成肺的间质,内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肺实质由导气部和呼吸部组成(见图)。导气部为左、右大支气管从肺门入肺后,反复分支而成的支气管树,包括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分支为肺的呼吸部。由一支细支气管反复分支形成肺小叶内的导气部和呼吸部。
导气部 管壁有粘膜、粘膜下层和外膜三层。粘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内有杯状细胞,固有膜很薄,含较多弹性纤维,固有膜外有环形的平滑肌束;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混合性的支气管腺;外膜为结缔组织,内含多量弹性纤维和不规则的软骨片。随着支气管不断分支,管径变小,管壁变薄,结构渐趋简单,至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其支气管腺、软骨片和杯状细胞渐趋消失,而平滑肌相对增多形成完整的环肌层,有调节气流量的作用。粘膜上皮杯状细胞和支气管腺等的分泌物和脱落的上皮细胞以及吞噬细胞一起形成粘液毡,覆盖在上皮表面,可吸附空气中的颗粒。上皮中的分泌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和粘多糖酶能分解管腔中的细胞碎片和粘液,以减低呼吸道分泌物的粘度而使之变得稀薄和滑润。纤毛细胞的纤毛向喉方向作有规律的拍打,将粘液及脱落的上皮细胞不断扫向喉部排出。呼吸道分泌物还具有屏障作用,用以保护粘膜,免受空气中有害因素的损害。
呼吸部 顺次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呼吸性细支气管为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支,有肺泡直接开口。管壁上皮由单层柱状移行为单层立方形,上皮下有少量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每一呼吸性细支气管分成2~9个肺泡管,上有无数肺泡囊的开口,以致管壁很不完整; 内衬单层立方上皮,外有少量结缔组织和平滑肌。肺泡管延续为肺泡囊,由肺泡组成,无固有囊壁。肺泡呈泡状,内面衬有一层肺泡上皮,由扁平细胞(Ⅰ型肺泡细胞)和分泌细胞(Ⅱ型肺泡细胞)组成。扁平细胞表面光滑,含核的部分略厚,核呈扁椭圆形,细胞器不发达,吞饮小泡较多,相邻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分泌细胞嵌于扁平细胞之间,呈立方形,细胞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胞质内有许多嗜锇性板层小体,内含磷脂、粘多糖和蛋白质等。磷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涂布于肺泡表面,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直径的作用。肺泡彼此紧密相接,相邻两肺泡上皮之间为肺泡隔,内有网状纤维,弹性纤维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肺泡开口处的弹性纤维较多,有助于肺泡扩张之后的回缩。肺泡内的空气与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至少要经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肺泡上皮、上皮的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的基膜和内皮细胞等,这几层结构合称为气血屏障(或呼吸膜),屏障厚0.5~0.7μm,对进行气体交换颇为有利。肺泡上皮细胞之间有闭锁小带,毛细血管内皮为无孔型,内皮细胞之间有中间连接,又保证了血气屏障的严密性。相邻肺泡之间有肺泡孔相通,直径10~15μm,可以平衡肺泡间的气压,当细支气管阻塞时,还可建立侧支通气道。在肺泡隔和肺泡腔中常有巨噬细胞,胞体较大,形状不一,有伪足,吞噬尘埃后称尘细胞。它能进入肺泡腔游走至支气管,随粘液一起排出,也可沉积于肺间质内或经淋巴管转移至肺门淋巴结。随着年龄,沉积于肺间质的尘细胞逐渐增多,使肺的颜色由红色渐变为灰红或暗灰。
肺的血管和神经 肺有两类血管: ❶肺动脉。为功能性血管,入肺门后不断分支与各级支气管伴行,直至肺泡,在肺泡隔内形成毛细血管网。其血液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后,逐渐汇集入肺静脉,沿肺的间质走向肺门出肺;
❷支气管动脉。为营养性血管,来自胸主动脉,管径较小,亦与各级支气管伴行,沿途发出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主要供应支气管树,最后一部分汇入肺静脉,另一部分汇集成支气管静脉,经肺门出肺。
肺的运动神经有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随支气管分支进入肺组织内,分布于支气管树的平滑肌、腺体和血管的平滑肌。肺的感觉神经混于迷走神经内,分布于支气管粘膜、肺胸膜和肺泡的结缔组织。
鸟类的肺及气囊 肺呈海绵状,不分叶,紧贴于胸腔背壁,嵌于肋骨之间,由导气部和呼吸部组成。支气管从腹侧面入肺后延伸为初级支气管,纵贯全肺,管径逐渐变小,末端出肺与腹气囊直接相连。初级支气管的前后部发出四组粗细不一的次级支气管; 由次级支气管发出许多平行而又彼此吻合的三级支气管,沟通两组次级支气管; 从三级支气管,向四周发出具有呼吸功能的肺房和呼吸毛细管共同组成肺的结构单位——肺小叶。肺小叶的横断面呈六角形,相邻小叶间有结缔组织分隔。肺房是不规则的球形腔,开口于三级支气管,衬有单层扁平上皮,外围绕弹性纤维网,可被动地扩大和缩小。每一肺房又分出若干卷曲并以分支相吻合的呼吸毛细管,内衬有单层扁平上皮,外面分布网状纤维和毛细血管网。呼吸毛细管,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肺泡。
气囊是鸟类适应飞翔特有的结构,由初级支气管和次级支气管末端粘膜向肺外延伸膨大而成。一般鸟类气囊共9个: 颈气囊(2个)沿颈部向上延伸至颈椎;锁间气囊因中间部分愈合而成单个,位于锁骨间,并延伸至肱骨内和胸肌间; 前胸气囊(2个)位于肺腹侧;后胸气囊(2个)和腹气囊(2个)分别位于胸后部和腹腔内脏之间。气囊与肺连接处称气囊口。气囊是极薄的膜性囊,内衬单层扁平上皮,壁内有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外面包有浆膜,血管很少,有贮存空气、加强肺的气体交换、减轻比重、减少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调节重心位置、加强发音气流和发散体温等功能。

呈圆锥形,左、右各一,位于胸腔里。两肺各有肺尖、肺底和两个侧面。外侧面(即靠近肋骨的面)呈凸形;内侧面有支气管、血管和神经进出的部位称为肺门。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分上、下两叶。每叶肺各有一支气管分支进入,进入后又反复分支,最后形成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地方,泡壁很薄,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内气体与毛细血管内气体能很好地交换。两肺肺泡总数约有7.5亿个,能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超过100平方米。肺有两套血管。一套是肺循环的,血液来自右心室,是静脉血,但在肺内与肺泡气体交换后成为动脉血回到左心房;另一套是体循环的,血液来自主动脉的分支,对气管、支气管和肺有营养作用,离开肺时是静脉血,回到右心房。肺泡壁还富有弹力纤维,因而肺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弹性回缩力。

肺fei

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位于胸腔内纵膈的两侧,左右各一。肺的质地柔软而且富于弹性,当充满气体时,显得十分饱满,气体排出后会缩小。肺表面覆盖一层光滑的浆膜。两肺呈圆锥形、肺尖向上,稍圆钝,肺底在下面,向上凹入,位于膈肌之上。左肺分上下两叶,右肺分上、中、下三叶。两肺靠纵膈面中央有肺门,是支气管、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肺之处。肺的实质是由各级支气管、间质和无数个肺泡组成的。据估计,一般成人约有3~4亿个肺泡,总面积可达100平方米。肺泡壁很薄,由单层细胞组成,有利于充分交换气体。儿童肺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间质发育旺盛,血管丰富。6~7岁时,肺泡的组织结构与成人基本相似,但肺泡数量较少。随年龄增长,体格发育,肺容积才逐渐增加,出生后几个月及青春期发育最迅速。

呼吸系统最重要的气体交换器官,位于胸腔内,在纵隔两侧,左右各一,质如海绵,富有弹性,通过被动伸缩,形成呼吸。左肺分上、下两叶,右肺分上、中、下三叶。两肺内侧中部为肺门,有支气管、神经、血管通过。肺的基本结构是肺泡,为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有两个血管系统:一是组成小循环的肺动脉和肺静脉,主要作用是直接参加气体交换;另一是由支气管动、静脉组成的体循环,主要作用为输送血液,以维持支气管本身的营养。


五脏之一。与大肠相表里。主要功能是:1.主气,司呼吸。肺的吸清呼浊运动影响宗气的生成及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故有统属、调节一身之气的功能。2.主宣发肃降。肺气宣发精微,布散全身,清肃下降,通调水道。参与体内营养物质的输布和水液代谢的调节。3.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会合肺吸入之清气,在肺气的协助下再输布到全身。4.主皮毛。肺宣发卫气,布精于皮毛,有固卫肌表,营养皮毛的作用。5.肺气通于鼻。指鼻与肺有直接联系。肺气和调,则鼻窍通利,嗅觉正常。故有“肺开窍于鼻”之说。6.肺的经脉为手太阴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人体与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中间由纵隔分开。左肺宽短,右肺细长;左肺与右肺重量之此,男性约为9:10,女性约为7:8。幼儿的肺呈淡红色,成人呈灰暗色并有黑色斑点,老年人呈蓝黑色。肺质柔软,富有弹性,似海绵状。肺略呈圆锥形,上部为肺尖,下部为肺底(又称膈面),外侧为肋面,内则为纵隔面。纵隔面中间有一凹陷,称肺门,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的地方。肺表面有胸膜(脏层)覆盖,较光滑湿润;肺内由肺内支气管、血管和肺小叶构成。
❶肺内支气管 左右支气管于肺门处分成肺叶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入肺后再分成肺段支气管,然后反复分支成小叶细支气管和呼吸细支气管,呈树枝状,最后连于肺泡。
❷肺的血管 为有组血管,一是属于体循环的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为肺的营养血管;二是属于肺循环的肺动脉和肺静脉,为肺的功能性血管。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后伴随支气管入肺,并逐渐分支,最后形成包绕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然后逐步汇集成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❸肺小叶 略呈圆锥状,尖端向肺门,底向肺表面,每个肺约50~80个肺小叶。肺小叶由小叶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肺泡小管、肺泡和包绕在肺泡壁外面的毛细血管网组成。肺泡小管和肺泡壁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和弹力纤维组成;毛细血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因此,肺泡内的空气与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可以自由地进行气化交换。

图1-15 气管 支气管和肺

肺lung

人和高等动物的呼吸器官。由消化管前端分化而来,位于胸腔。除蛇单个外,均为一对,左右各一。两栖类的肺结构较简单,为一对薄壁的囊。哺乳类的肺发达,柔软如海绵状,富有弹性,支气管入肺后,经多级分支止于毛细支气管,形成支气管树,毛细支气管形成肺漏斗,内壁又分隔成许多子室(肺泡)。肺泡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包围,为气体交换的场所。鸟类的肺紧贴胸椎腹面肋骨背段,海绵状,缺乏弹性,每一支气管入肺后,向前连一主干(初级支气管)直达肺尖,初级支气管又分出次级、三级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相互沟通形成小气管系,气体交换在毛细支气管中进行。鸟肺还具发达的气囊系统。中兽医学认为肺是五脏之一,专司呼吸,又协同脾、肾、膀胱调节机体水液代谢,还与体表皮毛和大肠有联系。

一般成人肺的重量约等于体重的1/50,胎儿肺约为体重的1/70。成年男性平均为1000~1300 g,女性平均为800~1000 g。人左肺重量平均为481 g,右肺为536 g。健康成人男性两肺的最大容量可容纳空气5000~6500 mL,女性则小于男性。胎儿的肺,约占胸腔体积的1/2,降生后可扩大到胸腔体积的2/3。出生到3个月肺的生长最快。到8岁,为初生时的8倍,至成人为初生时的20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