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肾与酸碱平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肾与酸碱平衡

体液酸碱度(pH值)保持相对恒定为维持正常生命所必需。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或碱性代谢产物,还有相当数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随食物进入体内,但正常人血液的pH值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机体保持恒定pH值的生理过程称为酸碱平衡。此过程包括体液本身的缓冲作用以及呼吸系统和肾脏的功能活动。血液中存在多种缓冲对,它们都由弱酸及其弱酸盐所组成,其中以NaHCO3/H2CO3缓冲对最为重要,下面以此缓冲对为例简述酸碱平衡的过程。当血浆pH值为7.4时,该缓冲对中NaHCO3与H2CO3的比值为20/1。如有固定酸(HA)进入血液则发生以下反应:
HA+NaHCO3→H2CO3+NaA
从式中可见,碳酸氢钠缓冲对可将酸性较强的固定酸变为酸性较弱的H2CO3,从而防止血液pH值发生明显下降,同时,在此转变过程中,NaHCO3减少,H2CO3(称挥发酸)增加,NaHCO3/H2CO3比值缩小,但紧跟着增加的H2CO3分解为CO2和H2O,CO2可自肺呼出,而减少的NaHCO3则通过肾脏的活动加以补充,使比值重新恢复正常。肾脏的活动主要包括肾小管对H+和氨(NH3)的分泌。近曲、远曲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在细胞内碳酸酐酶(CA)的催化下都能产生H+,其反应过程为:CO2+H2OH2CO3H++HCO3-,CO2来源于小管液或由细胞本身代谢所产生。所生成的H+被分泌入小管液,同时小管液中的Na+进入小管细胞以保持电荷平衡。Na+进入细胞后,便伴随上述反应中生成的HCO3-跨过小管上皮细胞的底膜弥散于细胞间液,并进入血液。对血液中的NaHCO3加以补充。进入小管液中的H+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随尿排除:
❶H+与小管液中的HCO3-结合形成H2CO3,H2CO3再分解为CO2和H2O,CO2可弥散入小管细胞,参与上式中H+的生成反应,H2O则随尿排出;
❷H+进入小管液后,取代Na2 HPO4中的Na+而生成NaH2PO4,再由尿排出;
❸肾小管细胞分泌NH3,NH3弥散入小管液与管腔中的H+结合成NH4+,NH4+可取代Na+而生成铵盐,然后随尿排出。在上述反应
❷和
❸中被置换下来的Na+,进入小管细胞与那里生成的HCO3-一起进入血液。由上可见肾脏对H+和NH3的分泌和对NaHCO3的生成与重吸收是同时发生和密切联系着的。其结果是不断补充血液中所消耗的 NaHCO3,维持 NaHCO3/H2 CO3的正常比值,从而保持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