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胎膜早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胎膜早破临产前破膜者称胎膜早破。破膜后羊水可一次大量顺腿流下,继以少量间断性排出。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涕,负重时羊水即流出。将先露上推时也可能见到羊水自阴道(非尿道口)流出,羊水有特殊的气味(产科医生能分辨出),可明确诊断。如不能确诊时可用以下方法帮助诊断;用pH试纸试阴道酸碱度,平时阴道液pH值为4.5—5.5,尿液为5.5—6.5,羊水值为7.0—7.5,阴道液偏碱性时,倾向于羊水已破。或将阴道液涂于干净玻璃片上,干燥后如玻璃片有羊齿状结晶出现为羊水。破水原因可能由于宫颈内口松弛,或妊娠后期性多产生机械性刺激,胎膜发育不良或有人认为胎膜的炎症引起破水。如妊娠已足月,胎膜早破,大多数破膜后24小时左右临产,无不良影响,如破膜在37周前则会诱发早产,破膜后48小时后分娩者,产妇感染率5%—20%。胎儿吸入感染羊水可发生肺炎,宫内缺氧;无症状者分娩后也可能发生新生儿肺炎。处理应以预防为主,妊娠后期禁止性交、避免负重。如破膜在孕37周以后,无感染症,可观察12—24小时,产程仍未发动,则开始引产。如孕龄未达37周,无产兆,无感染,保持外阴清洁,严密观察有无感染先兆(体温、脉搏、血细胞、阴道分泌物性状及气味),以便适当延长孕周,大多数人认为应给抗菌素预防感染,如稍有可疑感染征兆,及早终止妊娠。 胎膜早破taimo zaopo胎膜在临产以前破裂者,称胎膜早破。常因胎位不正(横位、臂位)、头盆不称 (胎头与母体骨盆入口二者的大小不相适应)、骨盆狭窄、腹压过度(如挑水、搬重物)、腹部受撞击、妊娠晚期性生活等所引起。孕妇营养不良,缺乏VC、VD,可使胎膜脆弱,易于破裂。胎膜破裂后,孕妇突然感到有液体自阴道流出,浸湿衣裤。胎膜早破可致早产、感染及脐带脱垂。早产娩出的新生儿多为未成熟儿,死亡率较高。破膜时间距预产期愈远,短时间内临产的可能性愈小,宫内感染的机会也相应增多。若胎膜早破后在24小时内临产,宫内感染的机会较小。一旦发生早破水,孕妇应平卧,勿起来活动,并以平卧位护送至医院,以防脐带脱出于子宫颈口外或阴道口外(脐带脱垂)。脐带脱垂对胎儿生命威胁甚大,如未及时发现及处理,胎儿常在短时间内因脐血液循环受阻而发生缺氧窒息。预防胎膜早破,必须做好孕期保健,加强孕期卫生和营养。如多食含VC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妊娠晚期避免性生活,及时纠正异常胎位,避免外伤等等。 胎膜早破胎膜在临产前破裂。可因胎先露入盆受阻,羊膜囊发育不良或压力不均,子宫颈病变等,以及妊娠晚期性交或外伤引起。有导致宫腔感染、早产、脐带脱垂的危险。处理:如已接近预产期,先露已入盆者,可等待自然临产;破膜后24小时尚未临产者,使用宫缩剂引产,并预防感染;如距预产期尚远,胎儿又未成熟,则积极保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