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脏腑学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54 脏腑学说研究人体脏腑和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五脏为心、肝、脾、肺、肾,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中医学的脏与腑和西医解剖学的内脏器官不同,脏与腑不仅是解剖学的概念,重要的是生理、病理功能的概括。脏腑学说的另一部分内容是精、气、血、津液,这些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来源于先天肾气、后天的饮食和空气,由五脏六腑化生和支配,又反过来滋养全身,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脏腑学说脏腑学说的提出与研究者为甘肃临洮人许自诚, 195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医学院, 曾任兰州医学院教授、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教研室及中医科主任。脏腑学说的论点认为: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只是脏腑生理机能活动与病理变化、诊断、治疗的说理工具,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并非中医理论主体。而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则是脏腑学说。脏腑学说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研究和阐明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内脏和全身组织器官之间的各种联系。这一理论自1961年提出,经过20多年的讨论和实践,证明其论点是正确的。脏腑学说的确立在医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价值,给医学科学发展带来新的内容, 已载入我国第一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理论》之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