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脯古代食品。S. 0617、P. 2609等载之。即今仍流行于西北地区的烤肉片,但古今做法有别。《齐民要术》卷9 “脯炙”云: “牛、羊、麋鹿肉皆得,方寸脔切,葱白研令碎,和盐豉汁,仅令相淹,少时便炙。”又有“肝脯”、“鸭脯”。“牛、羊、猪肝皆得,脔长寸半,广五分,亦以葱、盐豉汁脯之”; “肥鸭净治洗,去骨作脔,酒五合,鱼酱汁五合。姜、茴、桔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渍一炊久,便中炙”。 脯刑罚名。古代刑罚之一,将人处死后制成肉干。《史记·殷本纪》: “鄂侯争之疆,辨之疾,并脯鄂侯。” 脯烹调技术之一。把肉去骨切成薄片,再制成肉干,叫做 “脯”。因脯是一条条细长形,故又叫 “脩(同修)”。按《周礼》郑玄注,五味脯,即五香干肉条(或片)。五味即葱白、椒、姜、桔皮和盐豉。北魏《齐民要术》记有 “五味脯”、“度夏白脯”、“甜脆脯”等制“脯”法。《汉书》颜师古注: “以十月作沸(烫去杂质)”,“以末椒姜坋 (fèn,涂抹) 之,暴使燥。”孔颖达 《周礼·膳夫》 正义: “不加薑桂以盐干之者谓之脯”。凡肉皆可作脯,如牛、豕、鹿、鱼等。枣、栗等果品经腌制成干果也叫脯。 脯古代的一种烹饪方法,即制作肉干。汉代长安食用脯极为常见,汉高祖刘邦喜食鹿脯。西汉朝廷的太官有专作胃脯之法,供长安官贵食用。专营胃脯的浊氏以其业而致富连骑。汉代所食之脯,是将肉料煮熟,加姜、椒、盐等调味品曝干而成。马王堆汉墓遣策记有牛脯、鹿脯、牛胃脯,洛阳汉墓陶文有鸡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