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膳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膳夫官名。西周时期始置。掌王宫饮食。《周礼·天官冢宰》: “膳夫: 上士2人,中士4人,下士8人,府2人,史4人,胥12人,徒120人。”“膳夫: 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凡王之馈,食用6谷,膳用6牲,饮用6清,羞用120品,珍用8物,酱用120瓮,王日一举,鼎12物,皆有俎。以乐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以乐彻于造,王齐,日三举,大丧,则不举; 大荒,则不举; 大札,则不举; 天地有灾,则不举; 邦有大故,则不举。王燕食,则奉膳,赞祭。凡王祭祀,宾客食,则彻王之胙俎。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王燕饮酒,则为献主。掌后及世子之膳羞。凡肉修之颁赐,皆掌之。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以挚见者,亦如之。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世子之膳不会。” 膳夫古代官名。金文作“善夫”。《周礼》天官所属,“掌王之食、饮、膳、羞”。《天官·膳夫》云:“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卒食,以乐彻于造。”掌宫廷御膳之官,后世皆有,秦时设少府,中有尚食,属太官。东汉后并尚食之职于太官。晋尚食有左士、右士曹。唐代有膳部郎中、奉膳大夫、尚食直长等职。后周设膳大夫一人,亦掌饮食,属大冢宰。南宋有光禄寺,下设良酿署、珍羞署、掌醢署、大官署。明清两代设尚食尚,光禄寺辖,专掌御膳。清代御膳分工极细,有皇帝御膳房、太后寿膳房、后妃主子膳房、行宫中的野膳房。御膳房下又设荤局、素局、饭局、点心局和包哈局。 膳夫官名。金文写作善夫,又名膳宰。西周置。《周礼·天官·冢宰》说: “膳夫掌王之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是一种管理王室饮食的官吏。最初地位不高。后来由于处于君侧,与周王关系密切,遂成为王的亲信,经常参与一些政务活动,地位日益重要。其职掌是: 掌四方宾客饮食之礼及饮食的贮藏保管; 传达王命。至西周晚期,膳夫已拥有很大权力。《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说: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为宰,仲允膳夫。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