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自律道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自律道德Zilu daode

即皮亚杰所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可逆性阶段,也称道德主观论阶段。通常在8—12岁之间。儿童的认知发展达到具体运算阶段的第二水平,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达到了基于遵从和服从的新的道德关系,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自律。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通过民主的方式共同约定的。他们已开始意识到,只要所有参与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有更强的社会性色彩。从此,儿童开始意识到同伴间的社会关系,意识到他们应当遵从共同约定的准则。皮亚杰指出,儿童的自律道德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❶判断中的动机性。即依据人的行为动机来判定行为的好坏;
❷判断中的相对性。即开始认识到对于好坏的判定可以有不同的标准;
❸制裁的独立性。即认为制裁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应按照违法的轻重或伤害别人的程度而给予不同的处理;
❹可逆性。即指出与某一道德行为相对应的行为,且随年龄的增长抽象的观念也越来越发展;
❺赞同适当的惩罚。了解赔偿和改正错误的意义,如对受害者赔偿损失,给予犯错者改正错误的机会等;
❻看到偶然事件的因果性,逐步对道德行为的偶然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原因有所认识,作出较公正的结论。经过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反映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也反映了儿童有一种从权威转向民主的道德发展的一般趋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20 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