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自然保护区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ziran baohuqu为了保护各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物种,保护自然历史遗产而划定的进行保护和管理的特殊地域的总称。 自然保护区ziran baohuqu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而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及其他自然历史遗迹和重要的水源地等,划出界限加以保护的自然地域。自然保护区能完整保存自然环境的本来面貌,保护、恢复、发展、引种、繁殖生物资源,尤其是保护濒于灭绝的生物种,可以看成是物种的天然资源库。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保护水土、涵养水源、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以及促进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旅游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区按保护对象可分为五类: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如长白山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ziranbaohuqu为了保护自然经济资源、珍稀野生动植物和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研究珍贵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使之得到发展,国家在全国各省市内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借以满足科学研究或游览的需要,这样的地区称为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内,一切自然资源都受到法律保护,禁止任意采伐植物、捕捉动物和变更地形地貌。1988年底,我国已经建成400处以上自然保护区,其中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56处。各省市已建立的主要的自然保护区参见下表(其中属国家级的以*表示)。 中国主要自然保护区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自然保护区natural reserve areas对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保护对象主要包括: 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水源涵养区,有特殊意义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 中 国 自 然 保 护 区(1986年)
自然保护区natural reserve主要致力于生物多样性、自然和有关文化资源保护,并通过法律等有效措施来管理的地域。保护区应按保护区管理系统统一制定法律和管理指南开展工作。在这里遵循着生态发展的规律,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长期管理自然生境的基本单位。 自然保护区Ziran baohuqu为保护自然经济资源、珍贵野生动植物,借以满足科学研究或游览的需要,禁止任意采伐植物、捕捉动物和变更地形地貌的地区。也称“自然禁伐禁猎区”。在自然保护区中既包括各种自然地带中各种生态系统的代表,又包括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类的集中分布区,还包括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同时也保护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所在地等。人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已有百余年历史,美国于187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从此,世界各地的自然保护区网很快发展起来,许多发达国家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在国土面积中达到很大的比例,比如,美国是10%,联邦德国和日本分别是13%。我国起步较晚,1956年才建立起第一个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能够完整地保存自然环境的本来面目,为人类观察研究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环境评价提供客观依据;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恢复、引种生物物种,特别是那些濒于灭绝的物种,以保证基因的延续;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五十余处,其中长白山、四川邛崃山东坡的卧龙、广东肇庆东北的鼎湖山三个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见“环境科学”中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各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稀生物自然栖息地及其他历史遗迹和重要的水源地等,划出界限加以特殊保护的自然地域。 自然保护区为了实现保护自然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和水体划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内的陆地、水域、动物、植物和矿物等都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保护,它能保护、恢复、发展、引种、繁殖生物资源,以保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故自然保护区又是天然的 “基因库” 和 “资源库”。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 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水源涵养区,有特殊意义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目前,世界各国都建有自然保护区。美国有669个自然保护区,39个国家公园,占国土面积的10%,日本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其国土面积的13%,中国有85个自然保护区,居世界第10位,现在国际上常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的百分比,衡量一个国家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事业的发展水平。从总体上看,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持 “生物圈” 生态平衡,保持各类自然景观和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旅游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保护区对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其中的保护对象指: 有一定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化石产地,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等。 自然保护区为保护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而划定的禁止破坏的区域。一般保护的对象有重要的自然风景、珍稀动植物、特殊的自然景观、有特殊意义的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俄罗斯于13~14世纪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近代自然保护区事业兴起于19世纪。美国国家黄石公园(1872)、澳大利亚国家皇家公园(1879)和加拿大国家班夫公园(1886)等的相继建立。美国于1918年建立了第1个自然保护区——阿拉斯加卡特梅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00余万hm2。至1981年,美国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已达1000多个,此外还有400多个州级自然保护区。苏联的别洛韦日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13~14世纪以来一直用来保护欧洲野牛、野猪、鹿等动物。苏联建国后,1921年颁布了自然保护法令。至1972年全苏自然保护区共80个,其中有55个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美国、日本、扎伊尔、肯尼亚等国的自然保护区都占其国土面积的10%以上,德国把1/2的现有森林划作森林公园、防护林地和自然保护区。20世纪初,世界上成立了国际性的自然保护组织,1956年改为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简称IUCN)。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简称MAB),决定把世界上的重点自然保护区组成“生物圈保护区网”,以加强国际间自然保护的协作研究。截至1994年,全世界已建立各类保护区9832个,面积9.26亿hm2,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2%。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从1962年起先后颁发了《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森林保护条例》等文件,1984年9月20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由林业部制定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已于1985年7月6日公布施行。中国保护区分为4类:综合保护区、一般保护区、珍贵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和特殊建筑保护区。截至1988年底,全国共建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64个,面积达2200多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2.3%,其中林业部管理的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为308个,约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的92.5%。新疆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最大,达322.5万hm2,新疆伊犁小叶白蜡自然保护区和福建南靖县的乐土自然保护区最小,均为20hm2。1979~1980年,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和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以及1986年以来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锡林格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等15个自然保护区均加入了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协作网”。至1998年中国共有自然保护区926处,其中国家级94处。经过40多年的努力,到1999年,全国自然保护区已发展到1146个,面积8815.2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8.8%(其中陆地占8.44%,海域保护区占0.36%)。扎龙、草海等7个自然保护区被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九寨沟、武夷山、张家界、庐山等4个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按照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中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其中自然生态系统类中森林生态系统有419个,占地面积达1556.18hm2;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20个,占地面积197.19万hm2;荒漠生态系统有7个,占地面积3006.72 hm2;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有61个,占地面积257.40万hm2。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中,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有26个,占地面积51.01 hm2;野生动物有258个,占地面积2475.24万hm2;野生植物有77个,占地面积131.69 hm2。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中有地质遗迹51个,占地面积1.11万hm2。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36个,占地面积2702.68万hm2,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个数的14.69%,占面积的35.11%。中国于1956年建立第1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面积1133hm2)。各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仅次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格陵兰,居世界第5位,相当于世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6.53%。全国自然保护区保护了中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国家重点保护的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130多种珍贵树木的主要分布地得到了较好保护。2000年8月19日,中国建立了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1.8万km2,是当时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001~2005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别为1551、1757、1999、2194、234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为171、188、226、226、243个);保护区面积分别为12989、13295、14398、14823、14995万hm2。 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陕西省已建立7个自然保护区,它们是: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佛坪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为主;周至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金丝猴为主;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羚牛为主;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以保护朱鹮鸟为主; 神木臭柏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风沙干旱地区造林绿化树种臭柏为主;府谷杜松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黄土高原优良树种杜松为主。全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0.8%。1988年5月后,国务院先后批准成立太白山、佛坪、周至、牛背梁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正在筹建中。 自然保护区黄河流域为保护自然经济资源、珍贵稀有野生动植物,禁止任意采伐、捕捉动物和变更地形地貌,以满足科研或游览需要的地区。目前黄河流域内各类自然保护区有23处。主要有,(1)青海湖保护区: 位于青海省刚察县境内,面积53550公顷,1975年成立保护区。区内鸟类有162种,其中以水禽为优势。主要的4种大型水鸟数量为(据1988年与1989年调查): 棕头鸥14965只,鱼鸥9011只,斑头雁5520只,鸬鹚4418只。还有天鹅及鸭科。此外,该区还是鸟类南来北往的通道和驿站,有近20种水鸟迁徙途经此地。该区其他动物有: 赤狐、狼、狗獾,高山蛙、西藏蟾蜍,沙蜥、高原蝮蛇,青海裸鲤(俗称 “湟鱼” )。保护区设有人工饲养场,人工繁殖饲养斑头雁、棕头鸥,供研究、观光。(2)扎陵湖、鄂陵湖保护区: 1984年指定两湖周围约1200万平方千米为保护区。区内有以帕米尔蒿草为优势种的丰富的高原草甸和沼泽草地植被。是鸬鹚、雁鸭类(包括斑头雁和赤麻鸭)、黑颈鹤和鸥类(棕头鸥和渔鸥)的重要繁殖地。常见兽类有野驴、藏羚、旱獭、狼等。(3)尕海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南端,玛曲与碌曲县交界处。面积10790万平方米。1982年建立尕海迁徙鸟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有藻类和湿草甸,周围地区为草原植被。该区是水禽繁殖地。鸟类包括鸬鹚、大天鹅、灰雁、斑头雁、赤麻鸭、灰鹤、黑颈鹤及几种鸭类。有水獭和旱獭在内的哺乳动物。还有丰富的鱼类。(4)青铜峡水库地区: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1350万平方米。属非常干燥的内陆气候。该保护区主要是水禽,是天鹅的重要繁殖地、驿站及越冬地。(5)三门峡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西省和陕西省交界处的潼关县。该区面积为390万平方千米。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鸟类有: 小鸊䴘、凤头鸊䴘、 鸬鹚、 大白鹭、 苍鹭、 大天鹅、 豆雁、 灰雁、赤麻鸭、河鸭和潜鸭,是鹊鸭、秋沙鸭和白骨顶的越冬地和驿站。(6)红碱淖水禽禁猎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的交界处,面积6700万平方米,属暖温带气候。主要植被: 在盐碱滩上有盐爪爪、沙芥、铁杆蒿、盐蓬、苦豆子,在洼地和海子附近有柳树、沙枣、芦苇、丁香、香蒲、水葱等草甸植被。鸟类: 夏季有河鸭、秋沙鸭、鸊䴘、白骨顶、凤头麦鸡和鸻科及鹬科的鸟类在这里繁殖,有些鹈鹕在海子换羽;秋末有大量的小鸊䴘、凤头鸊䴘、鸬鹚、 白鹭、 大天鹅、灰鹤等。该区成为这些水禽迁徙时的驿站。(7)豫北黄河故道沼泽区: 位于新乡东北40千米,1988年7月建立,面积3060万平方米。主要植被以湿草甸的狗芽根为主,人工防护林以旱柳、毛白杨、榆、槐为主。是大白鹭、大天鹅、灰雁、野鸭类及白骨顶的重要迁徙过境地及越冬地,也是鹤类春秋迁徙期的过境地。(8)北五湖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东省济宁西南70千米,面积300万平方千米。该区主要植被是芦苇沼泽,是雁、鸭类重要越冬地。(9)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地区:位于山东省渤海湾南面,保护区面积1068万平方千米,属暖温带气候。三角洲沼泽地带为大片芦苇,毗邻地区是农田和人工林。该区鸟类:无棣地区以其越冬天鹅出名,寿光地区有越冬天鹅、雁鸭类,潍坊地区有鹭类、鸭类、大天鹅、灰鹤和大鸨。其他动物:多种鱼类,如小黄鱼和带鱼;约50种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