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自然保护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ziran baohuqu

为了保护各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物种,保护自然历史遗产而划定的进行保护和管理的特殊地域的总称。
在自然保护区中既包括各种自然地带中各种生态系统的代表,又包括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类的集中分布区。如候鸟繁殖、越冬和迁徙的停歇地,以及饲养、栽培品种的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 还包括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 同时也保护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所在地等。自然保护区能够完整地保存自然环境的本来面目,为人类观察研究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环境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恢复、引种生物物种,特别是那些濒于灭绝的物种,以保证基因的延续; 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人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已有百余年历史,美国于187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从此,世界各地的自然保护区网很快发展起来,许多发达国家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在国土面积中达到很大的比例,比如,美国是10%,联邦德国和日本分别是13%。我国起步较晚,1956年才建立起第一个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参见“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条和环境科学“自然保护区”条。


自然保护区ziran baohuqu

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而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及其他自然历史遗迹和重要的水源地等,划出界限加以保护的自然地域。自然保护区能完整保存自然环境的本来面貌,保护、恢复、发展、引种、繁殖生物资源,尤其是保护濒于灭绝的生物种,可以看成是物种的天然资源库。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保护水土、涵养水源、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以及促进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旅游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区按保护对象可分为五类: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如长白山保护区;
❷特有生态系统,如四川大熊猫等珍贵动物保护区;
❸某些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为主的保护区,如扎龙丹顶鹤水禽保护区;
❹特殊的自然风景为主的保护区,如四川九寨沟;
❺具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为主的保护区,包括一些冰川遗迹、化石产地、瀑布等,如五大连池保护区。我国目前已有五个自然保护区参加了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参阅生物地理学“自然保护区”条。


自然保护区ziranbaohuqu

为了保护自然经济资源、珍稀野生动植物和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研究珍贵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使之得到发展,国家在全国各省市内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借以满足科学研究或游览的需要,这样的地区称为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内,一切自然资源都受到法律保护,禁止任意采伐植物、捕捉动物和变更地形地貌。1988年底,我国已经建成400处以上自然保护区,其中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56处。各省市已建立的主要的自然保护区参见下表(其中属国家级的以*表示)。

中国主要自然保护区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自然保护区natural reserve areas

对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保护对象主要包括: 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水源涵养区,有特殊意义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
发展概况 在征服自然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维持人类持久生存的重要条件。自1872年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至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已相继建立起3 514个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4.24亿公顷。其中非洲443个,面积8 866万公顷; 北美洲423个,面积1.62亿公顷;南美洲267个,面积5 006万公顷,亚洲790个,面积5 241万公顷; 欧洲704个,面积1724万公顷;大洋洲739个,面积3 823万公顷。总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有9 36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4%。占国土面积比例最大的是日本,达21%,其次是联邦德国占11%,肯尼亚为10%,英国为9%。
中国古代自然保护的朴素思想,最早记载见于公元前战国时期的《逸周书·大聚》篇:“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先秦时,管仲执政齐国,在他著的《管子·地数》中记载有,“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禁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1956年在广东肇庆市,建立了以保护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为主的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957年在福建省建瓯县建立了以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万木林自然保护区。1958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建立了以保护热带雨林、季雨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物——野象、野牛、孔雀雉、鼷鹿等为主的勐养、勐仓和勐腊三个自然保护区。1961年在吉林省建立了保护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到1965年止,发展为19处,面积648 874公顷。1976~1986年发展迅速,达333处,总面积1 93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01%。其中有20个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卧龙、鼎湖山、梵净山四个自然保护区参加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见表)。
类型 1979年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八类。❶科研保护区: 选择未受或少受人为干扰的地段,保护各类原始生态系统,供研究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和环境监测之用,并作为自然资源库,为工农业生产提供遗传资源。目前中国所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大多属于这一类。
❷国家公园: 面积较大的风景名胜地区。具有科研保护区的功能。中国台湾有玉山、垦丁、阳明山三个国家公园。
❸自然古迹保护区: 包括一些具有重要科研、教学和旅游价值的自然古迹所在地,如山东临朐化石集中产区的山旺万卷自然保护区、台湾阳明山建立的火山群及其硫磺气孔与温泉国家公园、新疆温宿高山冰川遗迹所在地建立的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等。
❹管理保护区:对某些人为干扰较轻的原生植被或原生动物区系,加强管理,为濒危物种和生物群落创造生存的优越条件。如黑龙江带岭以保护红松原始林为对象的凉水自然保护区、青海刚察县青海湖以保护水禽及候鸟为对象的鸟岛自然保护区、四川南坪县以保护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为对象的白河自然保护区等。
❺土地利用景观自然保护区: 保护传统的、成功的土地利用方式,使其保持永续性,并具有风景和观赏价值。
❻资源保护区: 为避免某些自然资源(如水源、木材、动植物等)因无计划的开发利用而遭到破坏所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如安徽佛子岭水源涵养林保护区、黑龙江丰林红松母树林保护区、山东微山湖鸟类保护区等。
❼综合利用保护区: 既可保护自然资源,又可为国家经济和人民的物质需要作出一定贡献,如新疆沙雅县建立的沙地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兼具防风固沙和生产木材的作用。
❽历史遗迹保护区: 由于历史或考古价值而给予保护的区域。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过的区域,西安半坡村氏族社会遗址,秦始皇的陵墓,以及盛产有价值的化石和古花粉的区域等。
意义 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作为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准则,并为合理开发某些自然地域生态系统指明途径;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天然贮存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过去认为无用的野生动植物,已陆续发现其在工、农、医药等方面的新用途。自然保护区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活的自然博物馆。在改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文化景观和历史遗迹、开展旅游活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 国 自 然 保 护 区(1986年)


省市自
治 区
名 称位 置面积
(公顷)
主要保护对象划定时间
1黑龙江呼中自然保护区大兴安岭196 000自然生态系统、 温带针叶林及野生动
1958
2吉 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安国、抚松、长白三县217 000自然环境及其主态系统1980
3辽 宁老铁山蛇岛自然保护区大连市1 100蛇类、 候鸟1980
4
5
内蒙古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
梭梭林自然保护区
呼玛和诺敏河中游
潮格旗
480 000
53 333
自然生态系统
沙地植被
1958
1980
6陕 西佛坪自然保护区佛坪县35 000大熊猫及自然生态系统1978
7新 疆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沙雅县4 000沙地胡杨林1980
8
9
10
11
12
13

卧龙自然保护区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汶川县
南坪县
青川县
宝兴县
马边县
美姑县
207 000
60 000
40 000
40 000
30 000
15 000
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自然生态系统
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自然风景区
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自然生态系统
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自然生态系统
1975
1978
1978
1975
1975
1975
14云 南南河自然保护区沧源县88 000热带季雨林及亚洲象1980
15广 西花坪自然保护区龙胜、临桂两县交界15 333银杉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961
16广 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肇庆市1 133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1956
17福 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建阳、崇安、光泽三县57 257亚热带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1979
18山 东山旺“万卷”自然保护区临朐县 化石1980


(续上表)


省市自
治 区
名称位 置 与 面 积主 要
保护对象
划定时间
19







自1. 北纬29°, 东经122°45′之点
2. 北纬29°, 东经123°15′之点
3. 北纬27°30′, 东经121°10′之点
4. 北纬27°, 东经121°40′之点
5. 北纬27°, 东经121°10′之点
6. 北纬27°30′, 东经121°30′之点
至7. 北纬29°, 东经122°45′之点顺次连结的直线所围海域


1981
20






自1. 北纬34°, 东经121°23′之点
2. 北纬34°, 东经123°27′之点
3. 北纬31°30′东经123°27′ 之点
4. 北纬31°30′东经121°23′之点
至5. 北纬34°, 东经121°23′之点顺次连结的直线所围的海域

1981


自然保护区natural reserve

主要致力于生物多样性、自然和有关文化资源保护,并通过法律等有效措施来管理的地域。保护区应按保护区管理系统统一制定法律和管理指南开展工作。在这里遵循着生态发展的规律,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长期管理自然生境的基本单位。
自然保护区是从中世纪欧洲设置禁猎区开始的。先是保护鸟类,以后发展为保护动物,19世纪才开始成为防止物种灭绝的保护区。许多乘车游览的国家公园,也以欣赏野生动物为主要目的。1979年国际植物学会议提出保护世界上珍稀濒危植物的号召,受到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使动、植物同时受到保护。保护区的管理方针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研、教育与培训、资源开发和旅游密切结合起来,所以又称“禁伐禁猎区”。保护区内,要明确划分出严格保护天然生态系统的核心区、科学经营的缓冲区和开展试验示范的实验区,外围还要保留一定面积的缓冲地带,以避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发生矛盾。由于保护区建立的目的要求及其本身的环境条件不同,它的类型也就多种多样,管理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按保护的对象来划分,首先要把自然的和人文的类型区别开来,属于自然方面的,应划分为生态系统类型、生物物种和自然遗迹保护区三部分;属于人文方面的,分为文化景观区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两类。各种类型可根据具体的保护对象进一步规划。按保护区的性质可划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一般管理保护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四大类,再根据保护和管理的对象详细划分。
保护区是一项国际性事业。1990年统计,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具有法律效力的、面积1000hm2以上的保护区6500多处,约占全球面积的4.89%。中国的保护区近1200处,面积约6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6.4%以上,其中一些已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的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具有国际性质的生物圈保护区,如吉林长白山、四川卧龙、贵州梵净山、云南西双版纳、福建武夷山、湖北神农架、内蒙古锡林格勒和新疆阿尔金山等保护区,都是比较著名的,大多已建成开放,成为中外游人喜爱的旅游胜地。

自然保护区Ziran baohuqu

为保护自然经济资源、珍贵野生动植物,借以满足科学研究或游览的需要,禁止任意采伐植物、捕捉动物和变更地形地貌的地区。也称“自然禁伐禁猎区”。在自然保护区中既包括各种自然地带中各种生态系统的代表,又包括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类的集中分布区,还包括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同时也保护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所在地等。人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已有百余年历史,美国于187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从此,世界各地的自然保护区网很快发展起来,许多发达国家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在国土面积中达到很大的比例,比如,美国是10%,联邦德国和日本分别是13%。我国起步较晚,1956年才建立起第一个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能够完整地保存自然环境的本来面目,为人类观察研究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环境评价提供客观依据;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恢复、引种生物物种,特别是那些濒于灭绝的物种,以保证基因的延续;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五十余处,其中长白山、四川邛崃山东坡的卧龙、广东肇庆东北的鼎湖山三个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见“环境科学”中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各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稀生物自然栖息地及其他历史遗迹和重要的水源地等,划出界限加以特殊保护的自然地域。

自然保护区

为了实现保护自然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和水体划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内的陆地、水域、动物、植物和矿物等都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保护,它能保护、恢复、发展、引种、繁殖生物资源,以保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故自然保护区又是天然的 “基因库” 和 “资源库”。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 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水源涵养区,有特殊意义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目前,世界各国都建有自然保护区。美国有669个自然保护区,39个国家公园,占国土面积的10%,日本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其国土面积的13%,中国有85个自然保护区,居世界第10位,现在国际上常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的百分比,衡量一个国家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事业的发展水平。从总体上看,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持 “生物圈” 生态平衡,保持各类自然景观和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旅游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保护区

对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其中的保护对象指: 有一定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化石产地,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等。
我国从很早开始就产生了进行自然保护的思想。战国时期的 《逸周书·大聚》中就记载: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先秦管仲所著的 《管子·地数》 中也记载: “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禁令者,左足入,左足断; 右足入,右足断。” 我国现代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1956年建立的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迄今为止建立的主要自然保护区有: 黑龙江呼中自然保护区 (1958)、内蒙古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 (1958)、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 (1961)、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1975)、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1975)、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1975)、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 (1978)、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1978)、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1979)、山东山旺 “万卷” 自然保护区 (1980)、辽宁老铁山蛇岛自然保护区 (1980)、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1980) 等。至1986年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93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01%。长白山、卧龙、鼎湖山、梵净山四个自然保护区参加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在世界范围内,至今已建立了三千多个自然保护区,占地四亿多公顷。其中北美有自然保护区423个,面积1.62亿公顷; 非洲443个,面积8866万公顷; 亚洲790个,面积5141万公顷; 南美洲267个,总面积5006万公顷; 大洋洲739个,面积3823万公顷。全世界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国家为美国,有9360万公顷,占其国土面积的9.4%。占国土面积比例最大的国家为日本,达21%。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根据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的分类,自然保护区被划分为八个类型。一为科研保护区,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多属这一类。二是自然古迹保护区,如山东临朐化石集中产区的山旺万卷自然保护区。三为管理保护区,为濒危物种创造生存的优越条件。四为资源保护区,避免某些自然资源因无计划开发而遭到破坏的自然保护区。五为综合利用自然保护区,同时具有保护自然资源和其他作用。六是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如北京猿人生活过的区域。七为国家公园,如有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最后一种为土地利用景观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维持人类持久生存的重要条件。自然保护区为人类提供了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理想场所。自然保护区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作为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准则。自然保护区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此外,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文化景观和历史遗迹、开展旅游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保护区

为保护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而划定的禁止破坏的区域。一般保护的对象有重要的自然风景、珍稀动植物、特殊的自然景观、有特殊意义的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俄罗斯于13~14世纪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近代自然保护区事业兴起于19世纪。美国国家黄石公园(1872)、澳大利亚国家皇家公园(1879)和加拿大国家班夫公园(1886)等的相继建立。美国于1918年建立了第1个自然保护区——阿拉斯加卡特梅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00余万hm2。至1981年,美国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已达1000多个,此外还有400多个州级自然保护区。苏联的别洛韦日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13~14世纪以来一直用来保护欧洲野牛、野猪、鹿等动物。苏联建国后,1921年颁布了自然保护法令。至1972年全苏自然保护区共80个,其中有55个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美国、日本、扎伊尔、肯尼亚等国的自然保护区都占其国土面积的10%以上,德国把1/2的现有森林划作森林公园、防护林地和自然保护区。20世纪初,世界上成立了国际性的自然保护组织,1956年改为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简称IUCN)。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简称MAB),决定把世界上的重点自然保护区组成“生物圈保护区网”,以加强国际间自然保护的协作研究。截至1994年,全世界已建立各类保护区9832个,面积9.26亿hm2,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2%。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从1962年起先后颁发了《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森林保护条例》等文件,1984年9月20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由林业部制定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已于1985年7月6日公布施行。中国保护区分为4类:综合保护区、一般保护区、珍贵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和特殊建筑保护区。截至1988年底,全国共建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64个,面积达2200多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2.3%,其中林业部管理的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为308个,约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的92.5%。新疆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最大,达322.5万hm2,新疆伊犁小叶白蜡自然保护区和福建南靖县的乐土自然保护区最小,均为20hm2。1979~1980年,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和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以及1986年以来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锡林格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等15个自然保护区均加入了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协作网”。至1998年中国共有自然保护区926处,其中国家级94处。经过40多年的努力,到1999年,全国自然保护区已发展到1146个,面积8815.2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8.8%(其中陆地占8.44%,海域保护区占0.36%)。扎龙、草海等7个自然保护区被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九寨沟、武夷山、张家界、庐山等4个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按照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中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其中自然生态系统类中森林生态系统有419个,占地面积达1556.18hm2;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20个,占地面积197.19万hm2;荒漠生态系统有7个,占地面积3006.72 hm2;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有61个,占地面积257.40万hm2。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中,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有26个,占地面积51.01 hm2;野生动物有258个,占地面积2475.24万hm2;野生植物有77个,占地面积131.69 hm2。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中有地质遗迹51个,占地面积1.11万hm2。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36个,占地面积2702.68万hm2,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个数的14.69%,占面积的35.11%。中国于1956年建立第1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面积1133hm2)。各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仅次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格陵兰,居世界第5位,相当于世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6.53%。全国自然保护区保护了中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国家重点保护的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130多种珍贵树木的主要分布地得到了较好保护。2000年8月19日,中国建立了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1.8万km2,是当时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001~2005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别为1551、1757、1999、2194、234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为171、188、226、226、243个);保护区面积分别为12989、13295、14398、14823、14995万hm2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陕西省已建立7个自然保护区,它们是: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佛坪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为主;周至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金丝猴为主;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羚牛为主;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以保护朱鹮鸟为主; 神木臭柏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风沙干旱地区造林绿化树种臭柏为主;府谷杜松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黄土高原优良树种杜松为主。全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0.8%。1988年5月后,国务院先后批准成立太白山、佛坪、周至、牛背梁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正在筹建中。

自然保护区

黄河流域为保护自然经济资源、珍贵稀有野生动植物,禁止任意采伐、捕捉动物和变更地形地貌,以满足科研或游览需要的地区。目前黄河流域内各类自然保护区有23处。主要有,(1)青海湖保护区: 位于青海省刚察县境内,面积53550公顷,1975年成立保护区。区内鸟类有162种,其中以水禽为优势。主要的4种大型水鸟数量为(据1988年与1989年调查): 棕头鸥14965只,鱼鸥9011只,斑头雁5520只,鸬鹚4418只。还有天鹅及鸭科。此外,该区还是鸟类南来北往的通道和驿站,有近20种水鸟迁徙途经此地。该区其他动物有: 赤狐、狼、狗獾,高山蛙、西藏蟾蜍,沙蜥、高原蝮蛇,青海裸鲤(俗称 “湟鱼” )。保护区设有人工饲养场,人工繁殖饲养斑头雁、棕头鸥,供研究、观光。(2)扎陵湖、鄂陵湖保护区: 1984年指定两湖周围约1200万平方千米为保护区。区内有以帕米尔蒿草为优势种的丰富的高原草甸和沼泽草地植被。是鸬鹚、雁鸭类(包括斑头雁和赤麻鸭)、黑颈鹤和鸥类(棕头鸥和渔鸥)的重要繁殖地。常见兽类有野驴、藏羚、旱獭、狼等。(3)尕海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南端,玛曲与碌曲县交界处。面积10790万平方米。1982年建立尕海迁徙鸟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有藻类和湿草甸,周围地区为草原植被。该区是水禽繁殖地。鸟类包括鸬鹚、大天鹅、灰雁、斑头雁、赤麻鸭、灰鹤、黑颈鹤及几种鸭类。有水獭和旱獭在内的哺乳动物。还有丰富的鱼类。(4)青铜峡水库地区: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1350万平方米。属非常干燥的内陆气候。该保护区主要是水禽,是天鹅的重要繁殖地、驿站及越冬地。(5)三门峡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西省和陕西省交界处的潼关县。该区面积为390万平方千米。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鸟类有: 小鸊䴘、凤头鸊䴘、 鸬鹚、 大白鹭、 苍鹭、 大天鹅、 豆雁、 灰雁、赤麻鸭、河鸭和潜鸭,是鹊鸭、秋沙鸭和白骨顶的越冬地和驿站。(6)红碱淖水禽禁猎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的交界处,面积6700万平方米,属暖温带气候。主要植被: 在盐碱滩上有盐爪爪、沙芥、铁杆蒿、盐蓬、苦豆子,在洼地和海子附近有柳树、沙枣、芦苇、丁香、香蒲、水葱等草甸植被。鸟类: 夏季有河鸭、秋沙鸭、鸊䴘、白骨顶、凤头麦鸡和鸻科及鹬科的鸟类在这里繁殖,有些鹈鹕在海子换羽;秋末有大量的小鸊䴘、凤头鸊䴘、鸬鹚、 白鹭、 大天鹅、灰鹤等。该区成为这些水禽迁徙时的驿站。(7)豫北黄河故道沼泽区: 位于新乡东北40千米,1988年7月建立,面积3060万平方米。主要植被以湿草甸的狗芽根为主,人工防护林以旱柳、毛白杨、榆、槐为主。是大白鹭、大天鹅、灰雁、野鸭类及白骨顶的重要迁徙过境地及越冬地,也是鹤类春秋迁徙期的过境地。(8)北五湖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东省济宁西南70千米,面积300万平方千米。该区主要植被是芦苇沼泽,是雁、鸭类重要越冬地。(9)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地区:位于山东省渤海湾南面,保护区面积1068万平方千米,属暖温带气候。三角洲沼泽地带为大片芦苇,毗邻地区是农田和人工林。该区鸟类:无棣地区以其越冬天鹅出名,寿光地区有越冬天鹅、雁鸭类,潍坊地区有鹭类、鸭类、大天鹅、灰鹤和大鸨。其他动物:多种鱼类,如小黄鱼和带鱼;约50种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