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舌she

由骨骼肌构成的器官,在口腔底部,表面有粘膜,上面布满粘液,里面的肌肉排成3种不同方向,所以能作灵活运动。特别是蛙舌的舌根生长在口腔底部的前端,而舌尖却伸向口腔里面,顶端分叉,舌可从口腔翻出,口外捕粘昆虫;而鱼类的“舌”,因无肌肉(如鲤),故不能活动;爬行类的舌为肌肉质舌,龟、鳄的舌不能向外伸出; 而蛇和蜥蜴的细舌可伸出较长,尖端分叉,经常不停地吞吐着,当收口舌时,舌尖进入犁鼻器的2个囊内。由于犁鼻器的内壁具有嗅粘膜,并有嗅神经的分支通入,故可起到监测舌尖带入物的化学性质的特殊作用。特别是避役的舌极为发达,平时留在口腔内,当捕食时,可迅速伸出,舌长近于体长,舌端富有粘液,可准确粘捕昆虫; 哺乳类舌的功能最为复杂,能舐取食物、帮助吸吮、搅拌和吞咽、感受味觉和一般感觉等; 此外,哺乳类的舌还能辅助发音。


舌she

口腔内的肌性器官,表面覆盖粘膜,上面隆起称舌背。舌可分舌根、舌体和舌尖三部。舌根表面粘膜有许多小结节状隆起,称为舌扁桃体。舌体表面粘膜,有许多粗细不等的突起,称舌乳头。其中有些舌乳头上皮中含有味蕾,可感受味觉。在正常情况下,上皮有轻度角化和脱落现象,角化上皮以及填充在乳头间隙的脱落上皮、唾液、食物碎屑、透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薄而白色的舌苔。祖国医学常观察舌苔,作为诊病参考。舌下面粘膜薄而光滑,中央有粘膜襞连于口腔底,称舌系带。舌肌是骨骼肌,运动十分灵活,参与咀嚼、吞咽及协助语言等活动。

舌she

口腔内的肌性器官。舌分舌根、舌体和舌尖三部分。舌根表面粘膜有许多结节状隆起,称为舌扁桃体。舌体表面的粘膜有许多粗细不等的突起,称舌乳头。根据舌乳头的不同形状可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三种。有些舌乳头的上皮细胞中含有一种称为味蕾的味觉感受器,能感受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道。味蕾的分工不同,可以接受不同的味道。如有的味蕾专管接受甜味,有的专管接受苦味等。另外,舌还有冷、热、痛等感觉。在正常情况下,上皮有轻度角化和脱落现象,角化上皮、脱落上皮、唾液及食物残渣等,组成了正常薄而白色的舌苔。有病时会出现舌苔变黄、灰、黑以及厚等各种情况,因此舌苔是一面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 “镜子”。祖国医学常观察舌苔,作为诊病参考。舌下面的粘膜薄而光滑,中央有舌系带连于口腔底。舌肌是骨骼肌,运动十分灵活。舌是讲话时必不可少的 “工具”,并且协助咀嚼与吞咽运动。

舌She

除搅拌食物,参与口腔内消化,并协助发音等功能外,还具有味觉功能。人类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味蕾主要分布于舌背或舌缘的舌乳头中,感受食物中溶于水的化学物质的刺激。包括甜、酸、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经过测试发现,人类舌对这四种味觉最敏感的区域不同(舌尖对甜味最敏感,酸味以舌两侧的中间部最为敏感)。

1.声带 2.扁桃体 3.苦味区4.酸味区 5.咸味区 6.甜味区 7.味觉区

舌的味觉感受区


舌苔为舌表面的苔垢,正常人舌表面无舌苔,当机体患有某些疾病时(如胃肠功能紊乱等),可出现较厚的舌苔。舌苔影响味觉的感受,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

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具有味觉,协助完成语言、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前2/3为舌体部,活动度大;后1/3为舌根部,活动度小,舌背粘膜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含味觉神经末稍)、轮廓乳头(含味蕾)。正常舌质呈淡红色,有白色薄苔,在患病时,舌质和苔均会发生变化。

位于口腔底部,是一个表面覆以粘膜的肌性器官。具有协助咀嚼、搅拌、吞咽食物、感受味觉和辅助发音等功能。它主要由舌内肌(纵肌、横肌和垂直肌)、舌外肌(颊舌肌、舌骨肌和基突舌肌)组成,表面被覆着舌粘膜,呈淡红色。舌分上、下两面。上面称舌背。舌背的界沟将其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1/3的舌根。舌根固定于舌骨上,舌体前端狭窄称舌尖。舌体的粘膜上有许多小突起,称为舌乳头。其中丝状乳头数量最多,体积最小,几乎布满舌体;菌状乳头稍大,数量较少,散布于丝状乳头之间;叶状乳头主要分布于舌的外缘后部;轮廓乳头最大,位于界沟前方,共7~11个,乳头中央隆起,周围有环沟。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内含有味蕾。味蕾能感受酸、甜、苦、咸等味,故味蕾也称味觉感受器。舌根部的粘膜内有由淋巴组织形成的许多突起,称舌扁桃体。舌下面的正中线上有由粘膜形成的皱襞,称为舌系带。舌系带根部两侧的小粘膜隆起称为舌下阜,上面有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开口。舌下阜向后外侧的小粘膜皱襞叫舌下襞,其深面有舌下腺。中医理论认为,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舌还为脾之外候,脏腑经络多与舌有联系,故观察舌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舌诊分为舌质和舌苔两方面。观察舌质的色泽、形态和舌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等,对诊断气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病理变化有一定参考意义。舌质是指舌的本体,正常为淡红色。观察舌质的变化可辨别气血津液的盈亏、邪正的盛衰。若舌淡属气血虚;舌红为热;舌绛为热盛,见于外感热病,为热入营血。舌有紫斑为瘀血凝聚,舌体胖嫩或舌边有齿痕为阳气虚弱,舌体瘦为阴津不足或气阴两虚。舌苔是指生于舌面的一层苔状物。观察舌苔变化可辨别病邪的性质、深浅和脾胃等脏腑的功能是否正常。如薄苔主邪在表,厚苔主邪在里,苔厚腻为痰湿积滞,苔干燥为津液耗损,苔黄属热,苔黑而滑润属寒甚,黑而燥裂属热极等。

舌tongue ,lingua

脊椎动物口腔底部的一个突起。有各种形态,功能也不同。一般鱼类的舌仅为基舌骨突出部分,外覆粘膜上的一个皮褶,不能活动,具触觉和味觉功能。四足动物一般具肌肉质舌,由舌体和舌基组成,能活动,除有触觉和味觉功能外,还可协调吞咽;蛙类的舌基附于下颌内缘,活动时,舌可向外翻转,用以捕捉小虫;蛇舌细长分叉;避役的舌特长,可充血“射出”,粘捕昆虫;鸟类的舌除鹦鹉外,均具角质鞘,取食花蜜的鸟类,舌呈吸管状或刷状;啄木鸟舌具倒钩,以钩食树洞中虫类。哺乳类的舌上具多种小突起(舌乳突),功能复杂,能舐取食物,协助吸吮和吞咽,具味觉、触觉等。

分舌尖、舌体和舌根3部分。舌有上、下两面,其后部可见∧形的界沟,将舌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1/3的舌根。舌背上有许多小突起,称舌乳头,按形态分为4种: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7~11个,排列于界沟前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