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良知即是天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良知即是天理

明王守仁关于良知规定的重要命题。“良知”渊源于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本是指人先天的道德本能。王守仁从主观唯心主义立场出发,加以阐发、扩充,将“良知”与“天理”统一了起来。他说:“良知者,心之本体”、“心之本体,即是天理”(《传习录》中)。认为“良知”不仅是一种既超脱于“身心”而又存在于“身心”的主体精神,而且也是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来源。他还说:“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同上书)。其所谓“天理”,即指一整套封建的伦理纲常,在内容上与朱熹无异,在来源上却与朱熹有别。王守仁主张“心外无理”,从而把朱熹独立于“心”外的“理”移到了“心”中。他认为,“良知”具有“思”的功能,可以昭明心中之“理”,因此,人们“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传习录》上)。王守仁对“良知”的这一规定,目的在于论证封建道德的合理性,它体现了直觉主义的要求,也为其“致良知”工夫提供了认识论根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