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艾里克森的人类成长理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艾里克森的人类成长理论

艾里克森(E.H. Erikson)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奥地利精神病学家S.弗洛伊德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人类成长理论,即人格发展阶段论。这种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环境对人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可以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能否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却取决于环境。每个阶段都是自我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都存在着危机,有对立的两极,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从前一个阶段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积极解决,会使自我力量,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形成良好的品质,消极解决则反之。这八个阶段依次是:
❶信赖对不信赖(出生到1岁左右);
❷自主对羞怯疑惑(1~3岁);
❸主动对内疚(4~5岁);
❹勤奋对自卑(6~11岁);
❺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3岁);
❻亲密对孤独(20~24岁左右);
❼关心下一代对自我关注(25~65岁);
❽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八个阶段中危机的积极解决可以形成八种品质,分别为:希望,自我控制与意志、生活指向和目的、能力、忠诚、爱、关心他人、智慧。这种分阶段不是以性的发展为标准,而是以心理的社会性质为标准。但并不否认在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仍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东西,艾里克森称之为“自我同一性”。每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会使人逐步养成健康成熟的人格。这个人类成长理论对于社会和教育有一定的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