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
即1991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告独立,前苏联作为一个国家不再存在,走向解体。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成立,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 (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 成为第一批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后来加盟共和国扩大为15个。前苏联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终以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登上国际舞台。
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前苏联形成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但是,前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经验可供借鉴,而且,这一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的国际环境中,在帝国主义战争严重威胁和本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因此,这一模式的形成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弊端。而这些弊端也必然阻碍了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和优越性的发挥。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创立这一模式的苏联,也不得不进行改革。
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的比例关系,作过一些调整,对经济管理体制也进行过一定的改革。但是,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左右摇摆不定,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对国民经济畸形结构的调整也不力,传统的经营思想作风未能改变,致使许多改革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安德罗波夫、契尔年柯在任时间太短,也没有什么作为。
8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不改革没有出路。1985年,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总书记后即着手改革,1987年2月,苏共二十七大制定了 《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要实行 “激进的经济改革” 从 “根本改革” 现行体制和组织结构,调整所有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完善商品货币体系。而且把“更新” 政治体制列为 “加速” 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戈尔巴乔夫认为,过去几十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日益增多的停滞现象和历次改革的失败,其症结在于政治体制,因此,苏联社会发展需要有 “新的本质变化”,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政治体制。1988年6月,在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他把他提出的公开化、民主化和社会主义多元化并列为苏共的 “三个革命性倡议” 第一次提出苏联要建立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此,苏联改革的指导思想开始转向,由 “完善社会主义” 转向 “更新社会主义”,用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取代所谓已被 “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于是苏共党内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到完全否定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潮。
但是,戈尔巴乔夫的 “改革举措” 不仅没有缓和苏联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反而使这些危机进一步加剧:
在经济方面,由于实行完全放开价格和私有化等,经济发展速度逐年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消费品全面短缺,通货膨胀严重,内外债均大幅度增加,农业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在政治方面,由于全盘否定苏联70多年的历史,造成了普遍的信仰危机。而戈尔巴乔夫的 “三个革命性倡议” 更诱发民族主义思潮泛滥,导致民族矛盾和冲突恶性发展,民族分离主义倾向日益严重,使苏维埃共和国联盟的统一濒临崩溃。而苏共党内和社会上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日益激烈,其态势不断变化。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 “紧急状态委员会” 接管国家政权的事件。两天后,“紧急状态委员会” 被废除,苏联的政治形势发生逆转,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控制了政局和实际权力。8月23日,叶利钦下令停止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活动和限制苏共活动的命令。前苏联其他一些加盟共和国也效法作出了限制、禁止当地共产党活动的决定。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 “自行解散”。苏共被解散后,苏联也迅速走向解体。波罗的海最先宣布独立,接着各加盟共和国也宣布了独立。12月21日,原苏联的11个主权共和国的现任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签署了 《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议定书》,并致函戈尔巴乔夫,通知他苏联已不复存在,苏联总统的设置也已停止存在。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从法律上宣布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已经不存在。
前苏联解体的现实表明,社会主义建设起来很难,垮起来却很容易,一个有70多年历史、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很强的社会主义大国,却毁于一旦,其教训是深刻的。
苏联解体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于1990~1991年瓦解。是1989~1991年苏东剧变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自1922年建立起来,特别是30年代斯大林模式建立以后,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矛盾,斯大林之后历任苏联领导人几乎都尝试改革,但积重难返。1985年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后,举起“改革”和“新思维”的旗帜。从1988年6月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开始,“改革新思维”演变成“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使苏联在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等方面出现严重危机。1989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接连发生剧变。1990~1991年,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0年3月立陶宛首先宣布独立退出苏联。格鲁吉亚于1990年4月9日宣布独立。1991年8月19日“8·19事件”后,苏联开始了党和国家全面崩溃的过程。爱沙尼亚于1991年8月20日,拉脱维亚于8月22日,乌克兰于8月24日,白俄罗斯于8月25日,摩尔多瓦于8月26日,阿塞拜疆于8月30日,乌兹别克、吉尔吉斯于8月31日,塔吉克于9月9日,亚美尼亚于9月23日,土库曼于10月27日,哈萨克于12月16日相继宣布独立。1991年8月2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禁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暂停苏共在苏联全境的活动。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3国领导人宣布苏联不复存在。12月21日“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降落。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最后一次会议通过宣言,宣布苏联停止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