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苏蕙su hui字若兰。武功人。前秦陈留县令苏道质季女。“仪容秀丽,智识精明。”年十六嫁扶风郡窦滔为妻。前秦苻坚率兵袭取东晋襄阳,封窦滔为安南将军,驻守襄阳。窦滔赴任时,欲携蕙及宠妾赵阳台同行,蕙拒。窦滔遂携阳台南下赴任,音信断绝。蕙悔与丈夫反目,遂以回文组诗寄窦滔。诗织于见方八寸的锦缎上,共841字,纵横各29行,每行29字,用五色丝线组成不同方阵,纵横、回环、交叉、跳间共能读出200多首。诗体繁复,变幻莫测;有三言、五言、七言,还有四言、六言;有绝句,有律诗,节奏铿锵,情真意切。窦滔读后深受感动,即遣阳台回关,迎蕙于任所。武则天盛赞回文诗(后称璇玑图),称其才情之妙“超今迈古”,且为之作序。明代起宗道人将织锦回文诗分为七图,可读出3752首。康海之孙康万民从起宗道人的七图中又分出一图,可读4206首,诗意无穷。 苏蕙生卒不详。字若兰,东晋十六国时期扶风始平(今陕西武功)人。前秦秦州刺史窦滔之妻,仪容秀丽,才思敏捷。随夫寓居秦州。窦滔在刺史任内触犯朝廷,被谪戍敦煌。苏蕙日夜思念亲人,为诉说离别之苦、恩爱之情,用彩线织锦为文,制成璇玑图诗。全图纵横各 29 字,共 841 字。顺读、倒读、横读、斜读、交互读、叠字读、退一字读、进一字读,皆可成三、四、五、六、七言诗,可组成 200 多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观。另外,天水民间流传一种璇玑图诗,共 7 行,每行 14 字,共 98 字。可回旋读成一首 16 行的七言诗,言词哀婉,情真意切,最后两句是“织锦回文朝天子,早赦奴夫配寡妻”。据说秦王苻坚看了回文诗后,大受感动,即特赦窦滔与苏蕙团圆。史籍中有关织锦回文诗的创作缘由说法不尽相同,流传的回文诗形式也有好几种,但回文诗由苏蕙首创是公认的。秦州区西关原有门楼,正反两面分别悬“晋窦滔里”和“古织锦台”巨匾。 苏蕙十六国时前秦女诗人。始平(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或说为武功人)。字若兰。苏道质第三女。夫窦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蕙思念丈夫,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寄。另说苻坚以滔为安南将军,镇守襄阳。滔携宠姬赵阳台往,她不肯同行,彼此竟断绝音问。后蕙自伤,遂织锦为回文诗以寄。滔读诗感动,迎她往襄阳,而归阳台于关中。蕙所作回文诗, 后世称《回文璇玑图诗》,亦称《璇玑图》。唐武则天《璇玑图序》(或名《织锦回文记》),称它“五色相宣,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后又有人为之寻绎,或得诗三千余、四千余,乃至七千余首者。宋黄庭坚曾称赞苏蕙说:“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只有英灵苏蕙子,更无悔过窦连波。”蕙还有其他文词作品,均散佚。至今,陕西扶风法门寺寺院西侧有个织锦巷, 据传说即是窦滔宅第所在, 苏蕙就是在这里创作织锦回文诗的。 苏蕙十六国时前秦女诗人。字若兰,武功 (今陕西)人。苏道质第三女,夫窦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后以罪徙流沙。因思念丈夫,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寄。一说苻坚以窦滔为安南将军,镇襄阳。滔携宠姬赵阳台往,苏蕙不肯同行,滔竟与断音问。蕙因自伤织回文诗以寄。其诗以五色丝织成,为一幅方阵组诗,共841字,纵横各29行,纵横回环,交叉进退,均可成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