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苔原气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苔原气候又称“冻原气候”。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仅能生长低等苔藓植物。北半球永冻气候以南一带,如西伯利亚、阿拉斯加与加拿大的北冰洋沿岸等地,都属这类较严寒气候。 苔原气候一般是指生长苔原植物的气候; 太冷不能生树,但并没有永久的冰雪覆盖。是极地气候的一种,亦称极地长寒气候,符号是“ET”。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部边缘地带,格陵兰沿海一部分和北冰洋若干岛屿,南半球高纬地带的海岛上。大部分位于极圈以内。因地理位置 (南北纬60°—75° ),极昼极夜现象很明显。全年皆冬,1月平均气温在-38℃——40℃,个别寒冷天气可降至—55℃以下,一年中仅有1—4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10℃,但夜间气温仍可降至0℃以下,出现霜冻。风速很大。年降水量少,一般只有200—300毫米。夏季降水大都为雨,有时是湿雪。冬季降水大都为粉粒状干雪,寒风夹雪,造成一种雪雾,能见度差。沿海岸地带多云雾,因气温低,蒸发量少,绝对湿度小,相对湿度很大。地面积雪面积不大,部分冰雪短期融解,可有少量雨水,苔原植物可以生长,自然植被主要是苔藓、地衣和一些小灌木等,自然景观为苔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