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苻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苻融?—383十六国时秦大臣。字博休,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氐族。苻坚弟,封阳平公。屡劝苻坚不可伐晋。苻坚南下攻晋,他率25万军队为前锋,陷寿阳(今安徽寿县),隔淝水与晋兵对阵。晋军渡河猛攻,马倒被杀。 苻融(?—383 年)字博休,略阳临渭(今秦安县)人,前秦王苻坚之弟。聪颖练达,仪表堂堂,博学多才,下笔成章,过目成诵,满腹经纶;同时骑射击刺无一不精,在前秦朝野威望很高。苻坚即位,苻融成为前秦重臣,封侍中、中军将军,累迁侍中、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太子太傅,领宗正、录尚书事,权倾一时,朝廷大事无不由苻融参与定夺。苻融还擅长断狱讼,如有疑难案件,必请为裁决,无不如意。《晋书》本传上就有记载苻融裁断的两个案例。太元七年(382年),苻坚计划亲征东晋,召群臣讨论,伐与不伐一时众说纷纭,苻融分析北方形势,双方力量对比,人心向背,切谏不能伐晋。并和权翼、石越等名臣联名面谏,前后数十次。认为北方形势复杂,前秦所灭各国都企图复国,虎视眈眈,如倾国南征,必定借机反秦。且东晋是正统王朝,是汉民族的象征,而君臣谐和,用命国事,无机可乘,如出兵必遭失败。次年,苻坚发兵前夕,苻融又切谏: “慕容垂、姚苌之所以竭力支持伐晋,目的是想乘机复国,他们才是前秦真正的敌人,他们伐晋的主张是万万不能采纳的,否则非但伐晋不能取胜,就是前秦的江山也保不住了。”苻坚一意孤行,太元八年(383年),进苻融为征南将军伐晋。淝水(今安徽省寿县淝河)大战,前秦军大败,苻融被乱军所杀。 苻融? ~383字博休,氐族,苻坚季弟。少聪慧早熟,魁伟美姿度。成年后声誉更隆,朝野瞩目。初封阳平公,拜侍中、中书监、左仆射,旋授中军将军。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比为王粲。著《浮图赋》,文词壮丽清瞻,世人皆以为珍品。强力雄通,骑射击刺,可敌百夫。善理朝政,尤长断狱,州郡疑案难决者, 皆呈其审断。为将善谋略,好施爱士,凡掌一方征伐,必有殊功。前秦建元八年 (372年), 代王猛为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冀州牧。建元十六年(380年), 入朝为侍中、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太子太傅、领宗正、录尚书事。建元十九年(383),坚执意南下伐晋,朝议不决,融痛陈利害, 屡谏不纳。遂以融为征南大将军, 率步骑25万为前锋, 攻破寿阳。淝水一战, 秦军溃败被杀。坚悼恨弥深, 哭融不已, 追赠大司马,谥 “哀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