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茨威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早年就读于维也纳和柏林大学。其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有诗集《银铉》等,深受德国印象主义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茨威格站在和平主义立场上进行反战活动,创作有剧本《先知》。德国法西斯上台后,他流亡国外,曾先后侨居伦敦、纽约和巴西。1942年与妻子一起自杀。 茨威格1881—1942Stefan Zweig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等。善于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开掘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他撰写的《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等名人传记,不拘泥于史实,抓住最能表现历史人物性格的部分进行再创造。作品生动感人、引人入胜。 茨威格1881——1942Zweig,Stefan奥地利作家。出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对文艺有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入维也纳和柏林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后来去瑞士、法国、北非、印度旅行,结识罗丹、罗曼·罗兰等著名艺术家和作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生活。他最初发表的诗集《银弦集》和《早年的花环》,有着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的影响,表现迷惘的预感和无意识的感觉。他的中短篇小说很负盛名,出版的小说集有《初次的经历》、《马来亚狂人》、《感情的混乱》等,其中不少篇目脍炙人口。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和《富贵梦》(遗著),前者写一个年轻的军官与一个瘫痪少女的爱情悲剧;后者写一个出身低微的少女偶尔跻身上流社会,后被逐出,遂自杀的故事。茨威格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他称精神分析学家是“秘密的追逐者”、“真理的寻求者”。在他的小说中,往往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细腻地描写人的心理活动和表现情欲的力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中篇《象棋的故事》是一篇反法西斯小说,描绘了精神饥饿者的痛苦,谴责了法西斯主义对人们的精神迫害。他除了小说外,传记也很著名,重要的有: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福煦》、《玛丽·安东内特》、《玛丽亚·斯图亚特》;作家传记《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三诗人:卡萨诺瓦、斯汤达、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等。在这些传记中,作者深刻地分析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再现了他们的生活遭遇,既有历史感,又有艺术魅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