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荷马史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荷马史诗hemashishi相传为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所作。主要指《伊利昂记》(或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或译《奥德赛》)两部史诗。 荷马史诗Hemashishi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一般认为,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集体口头创作,经人(或荷马)加工整理而成。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各24卷,共15 693行。《伊里亚特》叙述在古代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战事的最后一年,希腊将领阿溪里与统帅阿加美农发生争执退出战场,在阿加美农战死后乃复出战,杀死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特洛伊人为赫克托举行葬礼。《奥德赛》叙述特洛伊战争结束后,阿大卡岛国王奥德赛在返回家乡的途中经历的许多艰险和奇遇,最后杀死其妻的求婚者,与家人团聚。反映公元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情况,是研究这一阶段希腊的历史的基本文献资料。全诗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谨,也是一部世界文学名著。 荷马史诗Hemashishi荷马,传说性的人物。现在西方学者认为荷马生在公元前9—8世纪之间,是小亚细亚一带的 一位具有高度艺术才能的民间歌人。公元前12世纪末,在希腊半岛南部地区的阿凯亚人和小亚细亚西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了一场为时十年的战争,最后以希腊人毁灭了特洛伊城而告终。战时与战后, 在小亚细亚一带流传着许多歌颂在这场战争中氏族部落首领英雄业绩的短歌。盲诗人荷马以此为基础,予以艺术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 《伊利亚特》(一译《伊利昂纪》)、《奥德赛》 ( 一译《奥德修纪》)两部史诗。两部史诗各分二十四卷,情节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但都没有写全过程,各截取最后一年中的一段故事来表现全体。《伊利亚特》是写战争最后一年中51天内发生的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希腊斯巴达国王的妻子、美丽的海伦,引起双方酣战十年,天上诸神各助一方。第十年上,希腊统帅阿伽门农和阿凯亚部族中最勇猛的首领阿基琉斯为争夺女奴发生争执,致使希腊军屡屡失利,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率军大举进攻,连连获胜,后阿基琉斯抛却私怨,重上战场,杀死了赫克托耳。赫克托耳的父亲、特洛伊老王赎回儿子的尸首,全诗在赫克托耳的盛大葬礼中结束。《奥德赛》,叙写希腊联军将领,伊塔克岛之王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后,带领战士回国途中,海上十年历险和他归家后夫妻团圆的故事。荷马史诗又被称为 “英雄史诗”。它以简洁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众多的显示着全部落光荣的英雄形象。无论是在自然威力面前,还是在战争生活中,英雄们都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态度,他们热爱现实生活,热爱劳动,追求光明的精神,直到今天,仍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反映了公元前12至8世纪氏族制度已趋瓦解, 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斗争。诚如恩格斯所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集体创作的作品,在希腊成为进行公民教育的教材。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 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荷马史诗史诗是各民族祖先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记录的早期民族历史。各民族古代社会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受人们爱戴崇拜的英雄人物,都被先民以真实和想像、历史与神话相交织的方式创作成史诗、广泛流传。史诗结构雄伟,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具有文学和史学的双重价值,长期在民间口耳相传。 荷马像 龙利西斯在冥界 荷马史诗是现存最古的希腊文学作品,是希腊民族史诗的代表作和精华。相传是公元前9世纪盲诗人荷马综合民间口头流传而最后创作编定的,因而它被命名为荷马史诗。它包括两部完整的作品,即 《伊里亚特》和 《奥德修记》(又译 《伊利昂记》、《奥德赛》)。在公元前6世纪被正式写成文字。 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到前11世纪之交的特洛伊战争。历史上希腊人为夺取爱琴海地区的商业权,曾组成联军,渡海远征,终于征服了小亚细亚的特洛伊,荷马史诗描述的正是这段重要历史。 荷马史诗如实地反映了远古希腊的政治经济、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它的风格壮丽,语言优美,比喻丰富,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 荷马史诗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愤怒的阿喀琉斯、忠勇的赫克托耳、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是其中的典型,他们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使那个时代得到了永存。 荷马史诗结构紧凑,艺术完美,为后代西方文学提供了叙事艺术的光辉典范和无穷无尽的启示。 荷马史诗见“文学”中的“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相传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荷马所做,故名。参见“荷马”和“伊利亚特”、“奥德赛”。 荷马史诗相传约公元前9世纪一8世纪左右由吟诵盲人荷马所作。他根据民间传说加工而成,为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并称为《荷马史诗》姐妹篇。关于希腊历史上是否真有荷马的存在,他的生存年代、出生地点以及两部史诗的形成问题,争论很多,构成欧洲文学史上的所谓“荷马问题”。《伊利亚特》主要叙述的是在希腊大军进攻特洛亚城最后一年的故事。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因女俘被主帅阿伽门农所夺,便意志消沉地当众宣布,不愿意再回到战场。希腊军因此受挫。战况越来越激烈,希腊军队由于连连失利,最后连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也看不过去了,于是他拿起阿喀琉斯的武器代他上场,战死在战场上,这时,阿喀琉斯深悔自己太以自我为中心,全副武装再度上场,终于刺死了特洛亚的主将赫克托耳。作品穿插了很多神话和传说,不仅有声有色地描写了战争,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宗教生活等等,是古希腊奴隶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它被誉为欧洲史诗的典范,并为以后的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素材。《奥德赛》描写希腊各将领攻陷特洛亚城后凯旋回国途中,所遭受的各种苦难。叙述希腊英雄奥德赛在海上飘泊十年,经历种种艰险,终于回到了祖国,与妻子团圆。另一方面又叙述因为奥德赛流落他国,致使留在祖国的妻子和儿子常常受到一些求婚者的骚扰。最后奥得赛父子合力歼灭恶人,夺回自己的财产。《奥德赛》洋溢着人类文明初期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向上的力量。反映了古希腊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家庭关系,社会生活和维护私有财产的斗争。两部史诗的篇幅均在万行以上,西方人一直把他们称为古代最伟大的作品,被认为是文学上的楷模。 《荷马史诗》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发生了一场为时10年的战争,特洛伊城在战火中被焚。战争结束后,小亚细亚一带流传着歌颂这场战争中的英雄事迹的短歌。相传公元前9世纪—前8世纪间,有一位叫荷马的盲眼行吟诗人,把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各种口头创作搜集起来,进行整理,改编成为 《伊利昂纪》 (曾译为《伊利亚特》)和 《奥德修纪》 (曾译为《奥德赛》)两部史诗。荷马史诗便是指这两部史诗,它们是现存最古老的希腊文学作品。大约公元前6世纪,两部史诗被用文字记录下来,每部作品都有24卷,1万多行。 《荷马史诗》古希腊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故名。前者描述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亚的故事。希腊主将阿喀琉斯因其主帅阿伽门农霸占他的女仆,愤然退出战场,致使希腊联军败退海边。后为替好友帕特洛克罗斯报仇,再度出战,杀死特洛亚主将赫克托尔,又因出于同情,允许特洛亚老王赎回了儿子赫克托尔的尸体。全诗歌颂英雄战斗,气势豪放悲壮,具有阳刚之美。对阿喀琉斯丰富个性的描绘,受到黑格尔的高度称赞。后者描述特洛亚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回国时,在海上漂流10年,历尽艰险。回国后与儿子一道,杀死100多个图谋夺取他的妻子和财产的贵族子弟。全诗充满冒险和悲欢离合的情节。格调幽雅恬静,具有阴柔之美。两诗各24卷,均在万行以上,全面生动地反映了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情景。规模宏伟,结构精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历史因素与神话因素溶为一体,口头创作特色显著。不仅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而且是西方文学中最优秀的叙事长诗。马克思称其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具有“永久的魅力”。有中译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