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蒙古秘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蒙古秘史又名《元朝秘史》,亦称《元秘史》。书名,撰者不详。全书共二八二节,分成十二卷或十五卷。原书成于13世纪中叶,是中国蒙古族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元仁宗(1312~1320)时即有汉译本,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宋濂、王祎等奉敕主持此本汉译,并收入《永乐大典》。书中记载自成吉思汗二十二代远祖至太宗十二年,共五百余年间蒙古族和初期蒙古汗国史事;末卷则录朝廷诏令与实录,对蒙古族的起源、游牧、渔猎、手工业、交换等社会生活与习俗、部落战争、蒙古汗国的建立、设置与对外征服,均有较真实的叙述。书中有多处以诗叙事,多引民间传说故事和谚语。对研究蒙古族早期的历史、社会、文学、语言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7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版道润梯步新译简注本;1980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又版额尔登泰、乌云达赉三本合校本。国外有法、德、俄、日、英、匈、捷等多种文字译本。与《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被称为有关蒙古民族的三大历史著作。 蒙古秘史蒙古族最古老的历史文学典籍。蒙文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汉译旧题《元朝秘史》。蒙文原本不分卷,汉译本有十二卷和十五卷二种。作者佚名,当系十三世纪与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同时,并与他们十分接近之人。书的具体写作年代,至今难以确定,学术界据书末所署“写毕于举行大聚会的鼠儿年七月”,提出了1228年(戊子)、1240年(庚子)、1252年(壬子)、1264年(甲子)、1276年(丙子)、1324年(甲子)等种种推测。比较折衷的看法,以为全书非一次写定,乃前后续有修订而成。 蒙古秘史书名。编撰者不详。成书于13世纪中叶。有正集10卷、续集2卷,记叙蒙古约500年左右的历史发展进程。第1卷记成吉思汗的远祖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等。第2卷至第11卷记成吉思汗一生的事迹。第12卷记窝阔台即位后的史事。其内容涉及十二世纪至十三世纪蒙古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记载有蒙古族部落游牧、狩猎、手工业和产品交换情况; 各氏族发展为部落又发展为部落联盟的过程; 描绘了蒙古族社会阶级的产生和奴隶占有制的形成; 叙述了蒙古贵族对畏兀儿、金、西夏的侵掠战争和战略战术; 展示了奴隶的战争推动部落联盟的形成和发展,最后由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取代部落联盟这一惊心动魄的历史。是书取材除第12卷为朝廷的诏令和实录外,多为民间的口传故事、诗歌和谚语。编者对这些原始材料很少隐讳和矫饰,比如对成吉思汗家族世系及其兴起,对成吉思汁统一蒙古各部的武功和 “盛德” 备加赞赏,但对他大事屠戳的暴行,也如实描述,这就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这一人物。另外,是书于帝王事迹的叙述中,也间有蒙古宫廷内种种活动的记载,是秘史中更为秘密的部分,可为酌取研究之用。是书原为畏兀儿字母写成的蒙古文,每卷都有二、三十首诗,是古代蒙古文化的杰出之作。此蒙古原文本明朝尚存,以后佚失,至今没有看到。元朝曾将该书译成汉文,但现存最早的只有明初的汉文译本和汉文音译本。以后有《四库丛刊·三编》本,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影印的韩尕华本。197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译简注<蒙古秘史>》。1984年该出版社又出版《 〈蒙古秘史〉校勘本》。自清末以来,该书传播国外,已有俄、日、德、法、英、现代蒙文等多种文译本和音译本。各国学者研究该书的很多,以致形成一门世界性的“秘史学”。 《蒙古秘史》中国古代最早用蒙古语写成的重要历史著作。又名《元朝秘史》、《元秘史》。蒙古语为《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作者不详。约成书于13世纪中叶,具体年代有戊子(1228)、庚子(1240)、壬子(1252)、甲子(1264)之说,尚无定论。该书原文为畏兀儿体蒙古语,原著早已失传,现仅存明洪武年间的汉字标音本(每词有汉字直译,每节有汉字意译)。全书共二百八十节,有十二卷和十五卷两种分法。书中以编年体例记载了蒙古族各部落的起源,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窝阔台时期的史实以及蒙古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生动地反映了蒙古社会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经过。与《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沅》并称蒙古语“三大历史著作”。是研究十二至十三世纪上半叶蒙古族历史、社会、风俗、语言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受到古今中外蒙古史学者的重视。国内有连筠簃刻本、四部丛刊本、皇朝藩属舆地丛刊本、叶德辉刊本、顾属广圻本等多种版本。国外有日、德、俄、英、法、匈、捷、土等文译本。国内外研究此书的文章与专著,内容之细、数量之多,少有史书能与之相比。 蒙古秘史即“元朝秘史”(131页)。 《蒙古秘史》蒙古族史传文学作品。旧译《元朝秘史》。成书于1240年,原文不传,作者佚名,它以编年体和纪传体相结合的形式,记述了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们的文治武功和成败得失。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描绘了12、13世纪蒙古草原上的时代风云。把古史传说、宫闱秘闻、朝野生活,民情风习,特别是当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按照年代顺序紧密地贯穿起来,构成了一幅雄伟壮阔的历史画卷。全书共分12卷(章)282节。史料丰富翔实,语言简练生动,淳朴自然。它的体例、人物描写手法和语言艺术,多为蒙古族后代文学家学习和仿效,影响十分深远,汉文译本收人《永乐大典》十二先元字韵之中,先后有俄、德、日、法、土耳其、捷克等多种文字译本。 《蒙古秘史》历史著作。又称《元朝秘史》,作者不详,是用畏兀儿蒙古文写成的第1部蒙古族史书和文学作品。约于蒙古宪宗时期(1251~1259)成书,共282节,有12卷本和15卷本。主要记述蒙古族的起源和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期的史实。因“事关秘禁”,成书后长期锁在宫廷的金匮石室之中,蒙古贵族和史官都不能阅读。元朝灭亡,明初四夷馆将本书译成汉文,用作培训蒙汉翻译人才的教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