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蓑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蓑衣suōyī省称“蓑”。用莎草、油葵或棕等制成防寒遮雨的衣物。无领、袖,连体样式,披在身上,能够挡风、遮雨、保暖。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至于罽锦丽而且坚,未可谓之减于蓑衣。”唐刘禹锡《插田歌》诗:“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皮日休《添鱼具诗》之三《蓑衣》:“一领蓑正新,著来沙坞中。”张志和《渔歌子》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宋罗愿《尔雅翼》卷八:“莎草,可为衣以御雨,今人谓之蓑衣。”林逋《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诗:“却忆青溪谢太傅,当时未解惜蓑衣。”《元史·兵志四》:“其铺兵每名备夹版、铃攀各一付,缨枪一,软绢包袱一,油绢三尺,蓑衣一领,回历一本。”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一一:“谚云:‘上风皇,下风隘,无蓑衣,莫出外。’”《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一语未尽,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 蓑衣古代一种雨具。多以草或棕编织而成。苏轼《渔父诗》有句“自庇一身青篛笠,相随到处绿簑衣”即是。其形制大致与后世相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