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蓝色多瑙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蓝色多瑙河

管弦乐圆舞曲。全名为《在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畔》。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1867年作。原曲是由男声合唱的圆舞曲,后改编为管弦乐,获得很大成功。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乐曲采用了“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5首小圆舞曲及结尾组成。序奏分为两大段落,开始由小提琴奏出轻弱的震音,使人联想起晨曦薄雾、微波荡漾的多瑙河。在这背景衬托下,圆号用小行板奏出全曲的主要音调。

徐缓、柔和的上行音调,力度逐渐增强,好似沉睡中的多瑙河慢慢苏醒,东方显出了曙光。序奏的第二段落速度转快,出现了圆舞曲节奏,由6/8拍子变为3/4拍子,音乐十分活跃,好似多瑙河开始了新的一天。紧接着5个小圆舞曲依次出现,每个都包含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抒情、明朗上行旋律的第一主题与欢快跳跃、轻松活泼的第二主题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单二段体的第一圆舞曲;波浪起伏、充满活力的第一主题与转调后优美而委婉的第二主题构成为单三段的第二圆舞曲;具有优美典雅而端庄特点的第一主题与富有流动性而舒畅的第二主题构成为单二段体的第三圆舞曲;由清丽而妩媚动人的第一主题与热烈奔放的第二主题构成为单二段的第四圆舞曲;由起伏回荡而柔美动人的第一主题与顿挫跳跃而热烈欢腾的第二主题构成为单二段体的第五圆舞曲,由这5个小圆舞曲构成了这首绚丽多姿的乐曲。结尾有两种,带合唱的结尾较短,管弦乐曲的结尾规模较大,这长大的结尾,再现了变化的第三、二、四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和序奏部的主要主题,最后以欢腾热烈的情绪结束了全曲。

《蓝色多瑙河》

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67年。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有2种音乐形式(合唱、管弦乐)。管弦乐分7部分:序奏、第1小圆舞曲、第2小圆舞曲、第3小圆舞曲、第4小圆舞曲、第5小圆舞曲、尾声。每首小圆舞曲有2个主旋律,2种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尾声有2种(合唱曲较短、管弦乐较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