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蔡襄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409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北宋书法家。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工书善画。书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凉淡婉美,草书参用飞白法,而自成一体。米芾评其书“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铅华”。《东坡题跋》称“蔡君谟独步当时”,此为至论。与苏轼、米芾、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书家”。传世碑刻有《万安桥记》,墨迹有《蔡襄自书诗帖》(有专条)等。后人辑有《蔡忠惠集》。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曾作《四贤一不肖诗》,反对权势,申张正义。大楷宗颜,《万安桥记》雄健古朴。小楷或俊逸,或端严,得钟、王之旨,有《茶录》、《荔枝谱》等。行书淳淡婉媚,如《秋署帖》,有“字里金生,行间玉润”之妙。苏轼说: “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宋·蔡襄 《去德帖》

蔡襄1012—1067

北宋书法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工楷、行、草书,善章草。学虞世南、颜真卿,兼取晋人法。《东坡题跋》:“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正书端丽沉着,行书浑厚而不失秀美,草书淳淡婉丽。为“宋四家”之一。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等。

蔡襄1012—1067

宋书法家。字君谟,仙游(今属福建省)人。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卒溢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正白书,曾以散笔作草书,名“散草”、“飞草”。宋·苏轼称:“言君谟行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后人评其书:“大字巨数尺,小字如毫发,笔力位置,大者不失结密,小者不失宽绰。而尤长于行,在前辈中,自有一种风味。”宋·米芾称:“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写,苏轼画字”。其书工严有余而苍劲不足。存世主要墨迹有《陶生帖》、《谢赐御书诗帖》等。石刻有《昼锦堂记》、《万安桥记》等。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厦门)人。天圣年进士,累官知谏院、直史馆,兼修《起居注》。后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和福州,又以端明殿学士移守杭州。蔡襄能文善诗,风格清道俊美,常有佳作。尤善书法,其字在当时号称第一,为“宋四家”之一。有文集60卷、奏议10卷,及《茶录》、《荔枝谱》等行世。

蔡襄1012——1067

北宋书法家。字君谟。兴化仙游 (今属福建) 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工书善画。书法学唐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并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格。《书法雅言》评曰:“宋之名家,君谟为首,齐范唐贤,天水之朝,书流砥柱。”他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代大书法家。传世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书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后人辑有《蔡忠惠集》。

蔡襄

北宋书法家。1012年生,1067年去世。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他擅长真、行、草、隶诸体,尤以行楷书著称。苏轼评价他的书法时曾说:“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大字又次之,分隶小劣。”又称其“独步当世”。其楷书师承颜真卿,气度恢弘,端庄沉着。行书淳淡婉美,潇洒简逸,深得晋人韵致。在唐宋书风嬗递之际,蔡襄的书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先行者。蔡襄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传世书迹有:《自书诗帖》,书于北宋皇祐二年(1047),纸本墨迹,宽28.2cm,长221.2cm,书诗11首计884字;《谢赐御书诗表》,纸本墨迹,楷书计320字。碑刻有《万安桥记》,北宋嘉祐五年刻楷书大字,每字径5寸,碑两面刻,12行,行13字;《昼锦堂记》,刻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楷书18行,行30余字不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