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薄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薄荷herba menthae辛凉解表药。出《雷公炮炙论》。见《猪经大全》。又名南薄荷、龙脑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全草或叶(图1、2)。切断,生用、炒用或炒炭用。主产江苏、浙江、江西。辛,凉。入肺、肝经。功能疏风散热,清利头目,解毒,透疹。主治:❶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配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桔梗、荆芥、芦根等,如银翘散。 图1 薄荷 图2 家薄荷 薄荷mint夏秋季重要蜜源植物。学名Mentha haplocalyx Briq.。别名野薄荷、蔷荷菜。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30~60厘米。茎4棱,被白色微柔毛。单叶对生,叶长圆形或卵形,叶缘锯齿状。轮伞花序腋生,呈球状;花小,淡紫色。蜜腺位于花冠内子房基部。小坚果卵球形。(见图) 薄荷 原产北温带。有短花梗和长花梗两个类型。前苏联、日本、美国、英国分布较多。英国、美国栽培者多为长花梗类型。中国以短花梗品种居多,南北各地都有栽培,以江苏省盐城、淮阴、南通、海门和安徽省北部栽培面积最大,浙江次之。薄荷适应性较强,多种植在平原地区,耐盐碱,喜温暖湿润,但花期忌旱涝。野生种常生在路旁、水沟边,河岸边或其他水边湿地。 野生薄荷多在7~9月开花,花期长达一个多月。栽培薄荷因栽培时间不同而花期不一。在江苏北部一年开花2次,第1次7月开花,花期长20多天,花量大,泌蜜丰富,一群蜂可产蜜20~30千克;第2次9月开花,花量较少,泌蜜量较小,一群蜂可产蜜5~8千克。薄荷蜜源较稳产,在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土壤湿润的条件下,泌蜜丰富。蜂蜜呈深琥珀色,不易结晶,具有浓郁的薄荷香味,清凉可口,可配制夏季饮料。 薄荷mint唇形科 (Labiatae)薄荷属以嫩茎为食的栽培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学名Men-tha arvensis L. var.piperascens Holmen,古名茇葀、 菝𦽅, 别名蕃荷菜。 染色体数2n=2x=12、60、72、54、64及92。嫩茎叶为清凉调料。茎叶含有薄荷油(C10H20O)1%,其主要成分薄荷醇,占70~90%、薄荷酮占10~20%,此外还有薄荷霜(C16H18O)、樟脑萜、柠檬萜等。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有发汗、驱风、清暑、化痰及杀菌等功效。可入药。也可加入糕点,或作为牙膏、香皂的添加剂。 薄 荷 薄荷有短花梗和长花梗两个类型。英美栽培以长花梗品种的绿薄荷(M.viridisL.)、姬薄荷(M.pulegium L.)、西洋薄荷 ( M. piperi-ta L.)较多。日本栽培品种有日本薄荷(M.japonica),其他国家还有用皱叶薄荷(M. crispa)作栽培品种的。中国栽培以短花梗的品种较多。薄荷依茎叶形状、颜色又分为青茎圆叶种、紫茎紫脉种、灰叶红边种、紫茎白脉种、青茎大叶尖齿种、青茎尖叶种及青茎小叶种等7类。 薄荷地下茎、匍匐茎、地上茎与种子均可用来繁殖。栽一次可收2~3年。薄荷喜温暖干燥,但花期要避免旱、涝,以防薄荷油产量下降。薄荷应择晴天露水干后收割。收割留茬要高,收割后勿堆压发热,应及时晒干送工厂蒸馏提炼。菜用薄荷茎高20厘米可陆续采摘茎尖供食。热带地区四季均可采收,但以4~8月产量最高。通过拔除病株,降低地下水位,清洁田园,可以减轻锈病为害。虫害有小地老虎(见蔬菜虫害)。 薄荷mintMentha arvensis var.piperascens,别名水薄荷、鱼香草、苏薄荷、蕃薄荷。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x=12,60,72,54,64,92。地上茎四棱形,高30~60cm,地下茎匍匐生长。叶对生、卵形,叶缘有锯齿,具清凉浓香。轮伞花序,花淡紫色、唇形,生于叶腋。中国栽培的多为短花梗品种。以茎叶形状和颜色可分为青茎圆叶种、紫茎紫脉种、灰叶绿边种、紫茎白脉种、青茎大叶尖齿种、青茎尖叶种和青茎小叶种。薄荷原产北温带,俄罗斯、日本、英国、美国分布较多,中国各地均有零星栽培。喜阳光,要求湿润环境,适应性强,不择土壤,常生于水旁、沟边湿地。播种和扦插法繁殖。薄荷可作潮湿低洼地的地被植物,生长势强,很快即可覆盖地面。又为香料园主要植物之一。 同属栽培种有绿薄荷(M.viridis)、姬薄荷(M.pulegium)、西洋薄荷(M.piperita)、日本薄荷(M.japonica)、皱叶薄荷(M.crispa)等。 薄荷Bohe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茎高30-60厘米。茎四棱。叶对生,具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状椭圆形。轮伞花序腋生;花萼筒状钟形,具10脉;花冠淡紫色,微二唇形,合瓣;雄蕊4,成2强雄蕊;子房4深裂,花柱基生。小坚果4,卵球形。分布全国各地。有时栽培。全草入药,有镇痉、发汗、解热功效;全草可提取薄荷油、薄荷脑等医药、化妆等工业原料。 薄荷mintMentha sp.,又称菝藺、番荷菜。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2n=2x=12,60,72,54,64,92。原产于北温带。日本、英国、美国等分布较多,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株高约1 m,匍匐而生。茎方形。叶对生,呈卵形或长圆形,叶缘锯齿状。茎及叶柄倒生茸毛。花紫色,唇形,集生于叶腋。喜温暖干燥。花期忌旱涝。地下、地上茎与种子均可繁殖。薄荷有短花梗和长花梗两个类型。英、美等国家栽培以长花梗品种的绿薄荷、姬薄荷、西洋薄荷较多,日本栽培品种有日本薄荷,中国多为短花梗品种。茎叶用于提取芳香油的原料,也供药用;茎尖可供菜用。 薄荷类型 薄荷别名薄荷菜、南薄荷、夜息花。多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有清凉芳香气。茎四棱。叶对生。花序腋生。果长圆形。全疆有分布。具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利咽的功能。药用地上部分。主治风热感冒、麻疹初发、高烧、咽痛、咳嗽、乳腺炎初期、中暑头昏、口渴等病症。杀虫植物,对蚜虫、棉蚜有效。 薄荷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叶对生,卵形或长圆形,有腺点,揉碎后味芳香。秋季开唇形花轮生于叶腋花红、紫红或白色。用分株、扦插或种子繁殖,性喜温暖、干燥,根耐寒。中医学上以茎叶入药,本草纲目载:“薄荷茎叶气味辛、温、无毒。主治绒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清、下气”。湖南栽培较广,尤以永州薄荷最为著名,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特点在于红杆绿叶,芳香味美,亩产优质薄荷达150至250公斤。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销往美国、日本、东南亚各国。 薄荷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50~60 cm。轮伞花序腋生,花期7~10月。生长最适温度20~30℃。适宜pH6.5~7.5的砂壤土。中国南方一般11月栽植,夏、秋收获2~3次;北方4~5月栽植,大约9月收获1次。鲜茎叶含薄荷油0.8%~1.0%,干燥茎叶含油1.3%~2.0%。又称亚洲薄荷。株高60~80 cm,具水平匍匐根状茎自然蔓延成片。茎四棱,叶对生,长椭圆形,长8~10 cm,宽3~5 cm,先端急尖,基部圆楔形。叶片鲜绿至暗绿,缘齿深锐。叶柄长1~2 cm。花两性轮伞花序腋生,小花花冠淡紫色,4~5 mm。小坚果,黄褐色。长圆形,果期9~11月。1000粒重1 g。中国原产,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河南、台湾等省大面积种植。适应性强,光照充足日夜温差大的地区植物体含油量高。用茎或地下根茎扦插繁殖。也可用不带叶的茎,切6~10 cm小段,按30 cm行距开沟埋茎。7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割茎枝,摊放田间晒至半干蒸馏,得油率0.5%~0.6%。油芳香清凉,用于牙膏、香皂、烟草、糖果、饮料生产。医药作健胃、止痒、镇痛和清凉油等。生产栽培还有胡椒薄荷、香柠檬薄荷和留兰香薄荷等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