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薛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薛瑄1389~1464明代学者。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永乐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山东提学佥事、大理寺正卿、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晚年讲学授徒,为北方朱学之大宗。著有《读书录》、《薛子道论》、《薛文清公文集》等。平生致力于程朱之学,引圣道而为己任,其学“以复性为宗,以居敬穷理为要”(《读书录·原序》)。主张道德源于天理,人性“乃天命赋予人物之实体”(《读书录》),内容即是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而且,“天理本善”、“人性无不善”。认为“恶”是天地之性为气质之性所蔽而造成的,道德修养就是要“变化气质”以复明天地之性,其基本方法即是“居敬穷理”。在他看来,“居敬”乃是“穷理”之本,两者相辅相成。主张修养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在夙夜、饮食、男女、衣服、动静、语默、应事、接物之间,于此事事皆合天则,则道不外是矣”。强调力行践履,认为为学“不在多言,顾力行如何耳”。总的来看,薛瑄的伦理思想缺乏新义和生气,但在使程朱之学贴近生活日用方面有所发展。 薛瑄薛瑄1392—1464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明永乐年间进士。宣德年间,官御史,因触忤宦官王振,下狱论死,旋得释。景帝即位,出任大理寺丞。英宗复辟,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参预机密。卒后谥文清。薛性刚直,不惧权贵。散文雅正,堪为典型;诗冲淡高秀,自然天成。有《薛文清公文集》,为其门人张鼎编刻。清雍正薛氏刊本和《正谊棠全书》本题为《薛敬轩集》。 薛瑄1389—1464明代著名理学家。字德瑄,号敬轩,谥文清,河津(今属山西) 人。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 至七年 (1432)任湖广监察御史,出使辰州 (治所在沅陵)。在沅陵凡3年余,“所至多惠政,首黜贪墨,正风俗,奏罢采金宿蠹,沅民大悦” ( 《薛文清年谱》)。同时,注意兴办教育,修治沅陵县学。瑄一生致力程朱理学,论心性之学,以 “复性”为主。其办教育之目的,亦在“复性”。尝云: “大建学校,慎选师儒,其养士之法,必以三代孔孟程朱复性之说为本。” ( 《文集》卷18《会试录序》)年谱还说他差监湖广银场时,日夕精研理学,寤寐圣贤,手录《性理大全》,潜心玩诵,夜分乃罢。“深冬盛寒,雪飘盈几,唔伊不辍,或思有所得,即起燃灯记之。或通宵不寐,味而乐之,有不知手足舞蹈者,遂积为《读书录》。” 薛瑄1389~1464明理学家。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人。永乐进士。宣德中授监察御史,正统初任山东提学佥事,制定白鹿洞书院学规,并亲为讲授,人称 “薛夫子” 。景泰时官至大理寺卿。天顺初以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参机要事务。晚年在家讲学。卒。谥文清。致力于程朱理学,论心性之学,以 “复性” 为主。提出 “天地万物,惟 ‘性’ 之一字括尽” ,赞同性即理。但指出 “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 ,修正了南宋朱熹 “理在气先” 的说法。认为 “理如物” ,理物不可分。“天下无无物之理,无无理之物” ,提出 “尽心功夫全在知性知天上” ,“人能知性知天,则天下之理无不明,而此心之体无不贯” 。认为法没有久而无弊的,“要在随时以审其势之轻重以救之” ,“时中是活法而不死,执中是死法而不活” 。著作有《读书录》 、《读书续录》 、《薛文清公文集》 、《从政名言》 、《河汾诗集》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