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藜野菜之一种。古又称 “菜”、“蒙华”、“蔓华”、“灰涤菜”、“灰蒴”、“落帚” 等。民间俗称 “灰藿”、“灰条”、“灰灰菜”、“灰苋菜”等。古人多采作蔬菜食用,《史记·太史公自序》:“粝粱之食,藜藿之羹。”藜藿多指粗劣饭食。又《庄子》:“藜羹不糁”即作藜羹时不加米粮在内。 藜quartersChenopodium album L.,又称灰菜、灰藋。藜科,藜属。一年生草本。生长于野荒地,是一种耐盐碱、具开拓性的杂草。广布于世界各地。茎粗壮直立,叶菱状卵形,叶面常有粉粒,尤以叶背为多,呈灰绿色。花两性,聚成花簇,再排列成腋生或顶生圆锥状聚伞花序;花被片5;雄蕊5;柱头2。胞果。夏季开花,秋季成熟。嫩茎叶供食用,也作饲料。种子可榨油。全草入药。 藜别名灰藜、灰菜。一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茎直立,较粗壮,有条棱,多分枝,枝斜伸或开展。叶片变化较大,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花两性,数朵簇生,排列为腋生或顶生的穗状或圆锥花序。种子横生,双凸镜状。花果期5—10月。产富蕴、哈巴河、米泉、乌鲁木齐、玛纳斯、石河子、托里、沙湾、精河、霍城、伊宁、哈密、吐鲁番等地。幼苗可作饲料,种子可榨油。抗干旱、耐盐碱植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