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蚕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蚕豆candouVicia faba

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少分枝,无毛,方形,中空,有棱。偶数羽状复叶,小叶2~6片,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圆,有短剌尖。总状花序,极短,花1~4朵,白色,带暗紫色斑点。荚果肥厚。种子椭圆形、扁平。性喜凉爽湿润。原产欧洲南部至非洲北部。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各地栽培最多,常与麦类、油菜等间作。种子富含蛋白质、淀粉,供食用。鲜嫩豆粒可作蔬菜,茎、叶可作饲料或绿肥。荚果、种子、花、叶均可入药,有止血、利尿、解毒、消肿的功效。

蚕豆broad bean

早春蜜粉源植物。学名Vicia faba L.。别名南豆、胡豆、罗汉豆、佛豆。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或二年生栽培豆类作物。茎直立,高30~80厘米。双数羽状复叶,小叶2~9对,由上而下逐渐增多,叶片椭圆形。托叶三角形,背面有一紫色斑点状退化蜜腺。花冠白中透红且有紫色斑纹,蝶形花2~6朵,腋生。荚果较大而肥厚。(图1)

图1 蚕豆


蚕豆广布世界各地,原产亚洲西南和非洲北部一带。现在栽培蚕豆的国家已有40多个,以亚洲种植最多。非洲、欧洲次之。栽培北界为北纬60°。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西北高寒地带栽培也较普遍。喜温暖,亦较耐寒,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良好。花期适温为16~20℃,10℃以下开花甚少。在华南一带12月至次年1~2月开花,长江流域3~4月,黄河中下游各省4~5月开花。花粉丰富且质优,泌蜜较好,具花外蜜腺,开花比油菜早半月左右,是中国南方早春供蜂群繁殖的优良蜜粉源,并能取蜜5~10千克,可生产食用花粉。蚕豆在埃塞俄比亚和比利时等国是主要蜜源。在罗马尼亚每公顷可产蜜30~60千克。
蚕豆花粉粒长球形, 赤道面观为椭圆形, 极面观为钝三角形, 三边外鼓(图2)。大小为51.2(46.7~54.3)×35(30.3~37.5)微米。具3孔沟,内孔大而明显,孔膜呈乳头状外突。外壁表面具网状雕纹,网孔形状和大小不一,网脊明显,局部处有不连接现象,使一些网孔互为相通。

(a)

(b)

图2 蚕豆花粉粒
(a)赤道面观(×1400); (b)极面观(×2100)


蚕豆broad bean; faba bean

豆科(Leguminosae)野豌豆属结荚果的栽培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Vicia faba L.,别名胡豆、罗汉豆、佛豆。染色体数2n=2x=12。食用干、鲜豆粒,并可作工业原料,茎、叶可作饲料。每100克鲜豆粒含水分64~78克、蛋白质9~13克、碳水化合物11.7~15.4克及多种维生素。干豆粒含25~30%蛋白质。蚕豆含有一种称“多巴”(Dopa,3-4二羟苯丙氨酸)的色素。
起源和传播 原产亚洲西南到非洲北部一带,传播途径有四条:❶传入欧洲;
❷沿北非海岸到西班牙,再由西班牙传到南美;
❸沿尼罗河到埃塞俄比亚;
❹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印度。第二起源中心为阿富汗和埃塞俄比亚。蚕豆是古老的栽培植物之一,新石器时代瑞士湖居人遗址中发现碳化蚕豆子粒。中国浙江省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蚕豆出土。
现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栽培蚕豆,以亚洲种植最多,其次是非洲和欧洲,栽培北界为63°N。中国自古就有蚕豆栽培,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西北高寒地带栽培也较普遍。
植物学性状 主根粗壮,主要根系分布在30厘米土层内,深达75~115厘米。茎四棱中空,棱中有维管束,表面光滑无毛,高30~180厘米,直立,有些品种结荚时倒伏,分枝力强。初生叶为一对单叶,第3个叶片以上为羽状复叶,小叶数2~9,由下而上逐渐增多。最上部复叶小叶数减少,顶端小叶退化成短刺状。托叶三角形,背面有一紫色斑点状退化蜜腺。花腋生为短总状花序,着生花2~6朵,蝶形,紫白色,翼瓣中央有一大黑斑。大部分为自花授粉,异交率20~30%。幼荚绿色,内有丝绒状茸毛,成熟时因酪氨酸的氧化作用而变为褐色或黑色。种子扁平,椭圆形,种脐黑色。种皮内含单宁,略具涩味。种子发芽力保持3~4年,最长达7年。


蚕 豆


类型 按子粒大小蚕豆分为三个变种:❶大粒种(var.major):种子长、宽而扁,叶大,早熟,品质好,耐旱力差,如牛踏扁、大青扁等,可粮用和菜用。
❷中粒种(var.equina):种子扁椭圆形,如香珠豆和阔板青等,可粮用或制作副食品。
❸小粒种(var.minor):种子短小,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差,主要作饲料和绿肥,如小粒青和白胡豆等。
生长发育 蚕豆的生育过程经历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成熟期。❶出苗期:从种子萌动到茎叶露出土面2厘米,约经8~14天。种子发芽始温3~4℃,适温9~12℃,子叶不出土。
❷分枝期:从出苗到长出2~3个分枝。生长适温16~20℃,幼苗能耐-4℃低温。
❸现蕾期:从分枝到主茎顶端已长出花蕾并被2~3片心叶遮盖。适温15~20℃,1℃时花蕾受冻。
❹开花结荚期:从始花到豆粒开始充实,适温16~20℃,10℃以下开花甚少。
❺鼓粒成熟期:从子粒充实鼓起到变硬,需要晴朗天气,以15~20℃为宜,温度过高被迫早熟而减产。
蚕豆的冬性品种主要由分枝结荚,春性品种由主侧枝结荚。有效荚多着生在4~6复叶节位上。单株现蕾百朵以上,花、荚脱落率达82~90%,都因光合产物不能满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需要引起。全株花期15~25天,单花开放2~3天,花后8~11天成荚。
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秋播地区在9月底至10月中旬于平均气温17℃左右时播种,冬前长成3~4个复叶和3~6个分枝,主根入土深40~50厘米。北方春播地区于气温稳定在3℃以上的3~4月中旬播种,常和棉花、麦类等间作或混种。播种深度3厘米左右。每亩留苗1万~1.5万株。也可用营养土块育苗,2叶时定植。蚕豆喜湿,适宜pH值为6.2~8.0的土壤。在生长期内,若以亩产160公斤子粒计,则需吸收氮10.3公斤,磷3.2公斤,钾8公斤。苗期一般不浇水,宜多中耕,开花结荚期需肥水多,缺水缺肥易致花、荚脱落和影响干物质积累。叶面喷硼和钼微量元素,能早熟增产,提高抗病力,适时整枝可控制株高,改善植株营养和光照条件。每株留3~4个有效结果枝,保证正常结荚。菜用青豆粒在植株中下部荚果表面出现光泽,种子长足而未硬化前分3~4次采收。干豆粒在中下部荚果变黑褐色且干燥时收。采种时选下部大粒荚,完熟(或稍早)时收获。品种间设隔离区防杂交。
病虫害 病害主要有赤色斑点病和根腐病。
赤色斑点病(Botrytis fabae) 为真菌病。叶、茎均受害。病叶上产生赤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稍凹陷,边缘浓褐色稍隆起,与健康部分界限明显。为害严重的病叶变为铁灰色枯死,引起落叶。茎、叶柄上病斑条状,潮湿时在病部生灰色霉层。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高温多雨潮湿发病严重。可采取增施钾肥,喷洒波尔多液,后期注意排除积水,收获后清除病株等方法防治。
根腐病(Fusorium solanif.fabae) 为真菌病。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呈萎蔫状,叶片色泽较浅,渐变黄、变黑而枯死,以致脱落。茎基部变黑,导管呈黑褐色。地下根部先是细根腐败,继而主根变黑,组织腐朽。本病能在土中存活较长时间,多雨潮湿高温发病重。防治方法主要采取轮作; 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选用抗病品种等。
虫害主要有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和蚕豆蚜虫。蚕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春夏季产卵于嫩荚上,孵化后幼虫钻入荚内蛀食豆粒,于收后一个月内(化蛹前)用沸水烫种(1~2秒钟),可灭虫; 也可在收后半月对贮豆库用氯化苦或磷化铝进行密闭熏蒸,均能杀死蚕豆象。

蚕豆Candou

豆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偶数羽状复叶,小叶2—6,椭圆形,长4—8厘米;托叶大,半箭头状。花1至数朵腋生;萼钟状,萼齿5,披针形;花冠蝶形,白色带红而有紫斑纹。荚果大而肥厚,长5—10厘米;种子大,椭圆形,稍扁。原产欧洲南部和北非。栽培蔬菜。种子供食用或作饲料;荚果、种子、花、叶均可作草药,有止血、利尿、解毒、消肿功效。

蚕豆viciafaba

双子叶植物,豆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6~7月份,每株蚕豆能结10~30个果实,圆柱形。种子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和磷、钙、铁等矿物质。鲜绿的种子可作蔬菜,成熟后,可干炒或用油炸,也可作为粮食用。有健脾开胃、补中益气的作用。大粒种比小粒种的质量好,但产量不如小粒种高。

蚕豆broad bean,faba bean

Vicia faba L .,又称胡豆、佛豆、倭豆、罗汉豆。豆科,巢菜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一种粮食、蔬菜、饲料和绿肥兼用作物。因其豆荚成熟期正当春蚕上蔟之时,且豆荚状如老蚕,故名。2n=12。起源于西南亚到地中海区域。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四川最多,其次为云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青海等省区。子叶不出土。圆锥根系,主根粗壮。茎直立,四棱形,中空多汁,表面光滑无毛。分枝性强。羽状复叶,顶端小叶退化呈刺状,无卷须。短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白色或淡紫色,翼瓣基部有一紫斑。荚果外被细茸毛,果壁内层有海绵状茸毛。荚壳内含有酪氨酸,由氧化酶氧化而转为多巴、黑色素,使成熟豆荚变为黑色。种子椭圆扁平,种皮绿、褐、黄或白色。种皮颜色愈深,凝缩类单宁含量愈多,影响食用和饲用价值。生产上宜选育浅色或白色含低单宁的品种。按种子大小分为大粒、中粒和小粒3个变种。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黏壤土。种子富含蛋白质和淀粉,作粮食和蚕豆制品。鲜嫩豆粒作蔬菜。茎叶可作饲料或绿肥。小粒蚕豆作饲料,称为马蚕豆,也有专种作绿肥。子粒及花粉含有蚕豆毒素,个别人血红细胞中先天性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食入蚕豆或吸入其花粉后会发生溶血性贫血,俗称蚕豆黄病。

蚕豆Faba Bean

又称倭豆、胡豆。羽状复叶。白色花冠,带有黑斑。喜凉爽湿润气候。5月中旬播种。豆粒成熟期65天~85天,蛋白质含量25%,可做蔬菜,茎、叶可做饲料。加拿大1972年开始大面积播种。1980年种植面积达23000公顷。1987年由于受出口限制,播种面积降至10900公顷。

蚕豆

张家川县的优势经济作物之一。主要种植于东部 5 乡,颗粒大、蛋白质含量高、味美质优、营养丰富。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测定:其蛋白质含量达 28.2%,淀粉含量达 49%,氨基酸含量达 9.71%,脂肪仅含 0.8%,是一种多淀粉、低脂肪、高蛋白的作物,尤其是其他谷物中“先天不足”的赖氨基酸高达 2%,不仅是小麦的 7.7倍,玉米的 6.4 倍,马铃薯的 6.25 倍,而且超过了畜禽肉的含量,故民间有“经常吃点豆,大夫把步留”的谚语。蚕豆味道鲜美,吃法多样,既可当主食,又可当副食。境内蚕豆种植面积 3.61 万亩,年产 295.8 万公斤,其销售价格比小麦高 40%~60%,是县境内销售的大宗农副土特产品。

蚕豆

亦称 “胡豆”。豆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木植物。茎四棱,中空。羽状复叶。短总状花序,花白色或淡紫色,翼瓣有大形紫斑。荚果肥大。种子肾脏形,扁平,黄绿色,富含蛋白质、淀粉。甘肃的古老作物之一。蚕豆全省分布较广,常年种植面积65~70万亩; 1995年扩大到145.42万亩, 总产量2.93亿斤。1998年种植面积109.2万亩, 总产量17.3万吨。洮岷和二阴山区种植较集中, 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及漳县、岷县、天祝、渭源、临洮等地种植居多。甘肃蚕豆以粒大、皮薄、品质佳闻名于世,尤以临夏大蚕豆最著名。为甘肃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常年出口量2 000多万斤,最高年达5 000万斤, 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等地。

蚕豆

豆科巢菜属一二年生草本。株高30~180 cm。主要根系分布于30 cm耕层内,深可达75~115 cm。茎4棱中空。初生叶为1对单叶,第3个叶片以上为羽状复叶,小叶2~9片。总状花序,每花梗着生花2~6朵。荚果,每荚2~8粒种子。染色体数2n=12。蚕豆子粒含蛋白质为25%~28%,碳水化合物47%~60%。生育期适温发芽期为9~12℃,营养生长期14~16℃,生殖生长期16~20℃。分大粒、中粒和小粒3个变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