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蛊毒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蛊毒

蛊,是一个古代法律和医书中记载的最使人迷惑的“毒物”。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这个蛊字。其后《左传》、《周礼》,汉唐法律,《型冤集录》以至历代医书中都有关于蛊毒的记载。古代壮族地区有“蛊毒之乡”之称,广西地方志书、《岭外代答》、《桂海虞衡志》、《赤雅》等书对壮族地区的蛊毒亦有记载。认为蛊是将许多虫蛇之类置于一个器皿中,任其互相啖食,直到只剩下一虫或蛇,就叫做蛊,人为地将蛊置于食物或其他器物里,使人发生中毒,就叫做“中蛊”。其症状为“归或数日,或经年,心腹绞痛而死”,“或腹中搅痛,或吐逆不定,面目青黄,甚者指甲紫黑”,《岭外代答》记载:“广西蛊毒有二种,有急杀人者,有慢杀人者,急者倾刻死,慢者半年死”。现在蛊毒已基本绝迹,因而难以考究蛊毒为何物,但从发病症状看是属于中毒的一种。验蛊毒法有:含黑豆,若豆皮脱则是蛊,不脱则非;嚼黑豆不腥,嚼白矾味甘,皆中蛊毒之候也。古代壮族常有的解救中蛊毒的药物为:吉利草、菱香草、蘘荷、芸香。常有方剂为归魂散、雄硃丸、桔梗散等。

蛊毒

居住在西藏喜马拉雅山区的一些民族中个别妇女的迷信习俗。将自制毒剂暗中置于酒、茶中待客,使饮用者不知不觉中毒身亡。认为死者生前的“福气”(如健康、长寿、富有等)就可转移到投毒者身上。此俗仅传其女。投毒范围不包括官员、喇嘛等有权势者,除此则不分亲疏。中毒后也可用自制土药及时解毒。有的也借此毒害仇人。一般人对有此恶习者深恶痛绝, 一旦发现即驱逐出村。民主改革后此俗已基本破除。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