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蛾e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异脉亚目(Heteroneura)或蛾亚目、“翅缰亚目”昆虫的通称。成虫触角形状有鞭状、丝状、羽状、栉齿状及纺锤状等。雄性触角较雌性发达。复眼显著,单眼2个或无。一般在夜间活动,多种蛾类对不同强度的人造光表现为正趋性,在200瓦左右的电灯光下,常能诱集大量蛾类,特别是用黑光灯诱集量更大,故广泛用作防治和测报手段。有些“吸果夜蛾类”的喙管末端坚实且尖锐,可刺破桃、葡萄、梨、柑、桔等果实的果皮,而吸取汁液,造成一定的为害。多数蛾类成虫不取食。休息静止时,翅伸展在身体两侧,后翅前沿的基部有1根() 或数根 ( 蛾E鳞翅目昆虫。触角丝状或栉齿状,虹吸式口器。两对鳞翅,静止时多在体背呈屋脊状。大多数夜行性,趋光,翅色较暗,腹部多肥大。完全变态,幼虫多具3对胸足和5对腹足,植食性,为农林害虫;蛹为被蛹;成虫吸食花蜜等汁液,可帮助作物传粉,极少数为害作物。蛾占鳞翅目的绝大多数, 在13万种以上,如: 蛾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蛾亚目(Heterocera),或缰翅亚目(Heteroneura)。成虫触角形状有鞭状、丝状、羽状、栉齿状和纺锤状等,雄性的触角较雌性的发达。复眼显著,单眼2个或无。一般多在夜间活动,很多种蛾类对不同强度的人造光表现为正趋性,在200瓦左右的电灯光下,常能诱集大量蛾类,特别是用黑光灯诱集量更大,故农村老年人捕蛾广泛用作防治和测报手段。有些“吸果夜蛾类”的口器的末端坚实且尖锐,可刺破桃、葡萄、梨、柑、橘等果实的果皮,而吸取汁液,造成一定的危害。多数蛾类成虫不取食。胸部有足3对,翅2对,休息静止时,翅伸展平叠在身体两侧,后翅前缘的基部有1根刺毛(♂)或数根刺毛(♀),称为“翅缰”,可安置在前翅反面的安缰器上。飞行时前后翅可钩联在一起;腹部无足。体躯一般比较粗大。完全变态。幼虫俗称“毛虫”,具有腹足1~4对,肛足1对。幼虫多为植食性,少数种类为有益种类,如家蚕、柞蚕、蓖麻蚕等,其蚕丝经济价值较大。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的幼虫,常被虫草菌寄生而形成名贵中药“冬虫夏草”(产于我国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地)。但多数蛾的幼虫为农林害虫。种类很多,如夜蛾、螟蛾、菜蛾、松毛虫、毒蛾、天蛾及尺蠖蛾等最为常见。 蛾(豆天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