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血小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血小板xuexiaoban血液的细胞成分之一,来自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巨核细胞逐渐成熟,胞浆增大,出现颗粒,最后断裂形成血小板。血小板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3微米。长期以来它被认为是细胞碎片,现已证明是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细胞。循环中血小板生活约10天,但其中约1/4有生理功能,其余的可能为衰老的无活性者。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为10~30万/立方毫米。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止血,加速凝血,防止出血; 并能嵌在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处,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并有修复作用。当血管壁有损伤时,血小板粘附在伤口处,聚集成堆,为止血过程中最早形成的堵塞物,并释放出腺苷二磷酸(ADP)、5-羟色胺等,使血管进一步收缩并聚集更多的血小板,促进止血。同时血小板表面吸附许多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其本身也含多种止血、凝血因素,可以促进凝血,尤以血小板因子3(PF3) 为重要。其释放的血栓收缩蛋白可使凝血块收缩,更有利于止血,故血小板数量与质量异常时,均可导致出血。有出血倾向时,应做血小板计数。必要时还需做血小板功能试验。血小板计数少于10万/立方毫米为减少。常见于引起血小板产生减少、破坏亢进、消耗过多之各种疾病。 血小板xuexiaoban血液中一种没有细胞核的小体。它不具完整的细胞结构,只是小块的胞质,体积小,直径只有2~4微米,在血流中呈圆形或椭圆形。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血小板10~30万个。其数量可随机体情况改变而变动,如饭后、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后都会增加。新生的血小板由骨髓制造,寿命很短,只有3~8天。血小板的基本功能:当身体某处损伤出血时,它能粘附在破损的血管壁上聚集成团堵塞伤口而止血; 能释放一些物质,引起破损血管的平滑肌收缩,使管腔变小、血流减慢,而促进止血;能吸附血浆中与凝血有关的凝血因子,并且释放一些物质加速血凝填塞伤口;在血块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内含有的物质发生收缩,使血块形成坚实的塞子填在伤口上,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当人体因某些疾病造成血小板数量减少时,会发生流鼻血、牙龈出血和皮下紫癜等症状。 血小板血液内无色的小体,是骨髓巨核细胞胞质脱落的碎片。呈双凸圆盘状,在血涂片上多呈不规则形。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内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中起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以外的脊椎动物还普遍有一种血栓细胞,有与血小板相似的功能。 血小板血液中的一种有形成分。没有细胞核,形状和大小不规则,由透明质部和颗粒部组成。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30万个。能使血液发生凝固及血块的回缩作用。参见“生物”中的“血小板”。 血小板指血液中无细胞核的小体。其形状和大小很不规则,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10~30万个。由于血小板既消耗氧气又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所以仍将其看作是能进行代谢的血细胞。血小板的主要功能: 血小板blood platelet哺乳动物血液中从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细胞质碎片。血涂片上呈星形或多角形,无细胞核,中央有嗜碱性小颗粒,周缘均质透明;电镜下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2~4μm,活动时有伪足伸出而呈棘球状。在凝血和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