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行政主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对行政效果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由此可以看出,行政主体是实施行政管理职能的主体,是具备行政法上人格主体的组织。它不仅是个理论概念,也是个法律概念。
行政主体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行政主体只能是组织,而不是个人。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但个人不享有这个资格。一个组织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关键在于它是否具备以下要件: 是否依法成立; 是否具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职位人员编制; 是否拥有法定的独立职权与职责; 能否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动和承担法律责任。以上四个构成要件,缺一不可,在以上构成要件中,具有独立的行政职权与职责,是其获得独立法律地位的核心要素与标志。依据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与职责的来源不同,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有两种途径: 一是依据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和行政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取得行政主体资格; 二是依据其他单行法律、法规的授权规定取得主体资格。行政主体资格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分解或合并称行政主体资格的变更。取得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由于某种原因而撤销或取消授权,而丧失主体资格称为行政主体资格丧失。行政主体资格变更后由新行政主体对原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及法律责任进行继受。行政主体资格丧失后,原行政机关所实施的行为造成的法律后果与责任的继受,属于行政机关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承担; 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由作出解散或撤销决定的行政机关或上级机关承担; 原先是以授权方式取得主体资格的,由其主管行政机关或所属行政机关承担。
(2) 行政主体是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并非所有组织都是行政主体。如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别行使立法权、审判权、检察权,因此它们都不是行政主体。我国的行政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府。
(3) 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能否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活动,主要反映其是否具有行政法律人格。所谓“以自己的名义” 是指能以自己名义对外行文,对外作出处理决定,并能以自己名义参加诉讼活动。如公安局的治安处,各级政府的政策研究室等都不是行政主体。
(4) 行政主体能独立地承担自己行政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这使得行政主体与其代理人相区别。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行政主体作不同的分类。
(1) 依行政主体实施职权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外部行政主体和内部行政主体。前者有权按地域对社会上的相对人实施管理,后者则只能按隶属关系对内部相对人进行管理。当然,有些行政主体具有双重身份。
(2) 根据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方法的法律依据不同,可分为职权性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所谓职权性行政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行政机关组织法的规定,在机关依法成立时就拥有相应行政职权并同时获得主体资格的行政组织。职权性行政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授权性行政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行政机关组织法以外的单行法律和法规的授权而获得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授权性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构、公务组织和社会组织。
(3) 根据行政主体的组织与存在形态不同,可分为行政机关、行政机构、公务组织和社会组织。行政机关是依宪法和行政机关组织法设立并同时取得主体资格的行政组织。行政机构是在行政机关内部通过授权方式产生的行政组织机构。公务组织是指通过授权方式取得行政主体资格;专门从事某种公共职能事务活动的组织,如中国纺织总会等。社会组织是指通过授权方式取得行政主体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如卫生防疫站等。


行政主体

“行政相对人” 的对称,指在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的一方。是掌握行政管理权力,负有管理行政和社会事务的自然人或法人。如行政领导和行政机关等。

行政主体

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行使国家行政权,并能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组织。行政主体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是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主要指行政机关,还包括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执法人员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人员。(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3) 行政主体对外能独立承担自己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或法律后果。行政主体依法代表国家对行政相对方实施管理,反映国家对相对方的管理关系。行政主体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即行政主体是在国家行政管理中权利、义务的综合体现。行政主体的范围包括: 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机关,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如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国务院办事机构;地方行政机关,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指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团体、企事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各种技术检验、鉴定机构、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以及某些私人组织。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行政主体进行分类,可将行政主体分为若干类。(1)根据实施行政行为的范围可分为: 内部行政主体和外部行政主体。内部行政主体指按隶属关系对行政系统内部相对方实行管理的行政主体;外部行政主体指按地域对社会中的相对方实施管理的行政主体。(2)根据行政职权的产生方式可分为: 职权行政主体和授职权行政主体。(3)根据实施行政行为的地域效力可分为: 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有联系又有区别。当行政主体依法代表国家,对行政相对方进行管理,反映国家对相对方的管理关系时,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即共同构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此,行政主体必然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但是行政相对方并不具备这种必然性,即行政相对方不一定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