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行政相对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行政相对人

“行政主体” 的对称,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一方在管理行为发生时处于被动的受支配的地位,包括公民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团体。行政管理机关在管理下属机关时,该下属机关也成为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

指在具体的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对于被管理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例如,在工商管理关系中,工商机关就是行政主体,而作为工商管理对象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营主体就是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具有以下特点:
❶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具有行政职责和行政身份的一方当事人:
❷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行为所针对的人;
❸行政相对人是行政关系中被管理一方当事人。行政相对人据不同标准可分为内部相对人和外部相对人、组织相对人和个人相对人、国内相对人和国外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通过相对人在行政法上的权利与义务体现出来。根据我国行政法律规范,行政相对人享有以下权利:
❶参与行政管理权。即相对人享有通过合法途径参加行政管理活动以及参与行政程序的权利。
❷受益权。指行政相对人有要求行政主体实施一定行为以满足自己某种利益的权利。
❸人身权和财产权。行政相对人有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对其人身、财产予以合法、正当、平等的保护的权利。
❹监督权。行政相对人对国家行政工作具有建议和批评权,对行政主体和行政公务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机关和部门检举、揭发、控告。
❺救济权。即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违法或合法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失有权要求赔偿或补偿,可以申请复议,提起诉讼。行政相对人的义务主要有三个方面:遵守行政法律秩序; 服从行政管理; 协助行政管理。
在我国,行政相对人的范围界定大致如下:
❶国家组织。包括国家机关和国家机构,它们虽然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但在一定条件下仍会成为行政相对人。
❷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企业单位一般只作外部相对人,不能成为内部相对人。事业单位也与之一样。社会团体是指社会成员本着自愿原则,依团体章程而依法组织成立的,它包括: 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文艺团体、学术研究团体、宗教团体。社会团体也只能作外部相对人。
❸公民。我国公民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我国公民在行政法上是外部相对人。但是,当公民通过担任行政职务或得到行政授权可以同时成为行政人。
❹外国人和外国组织。外国组织包括外国政治组织,外国经济组织和文化组织等。外国人包括外国公司和无国籍人。外国人和外国组织原则上不能成为我国行政主体,但基于国家主权,它们都可以成为我国的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

又称行政相对方即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一方主体。是行政法上的学术概念。行政相对人的范围非常广泛,无论是包括行政机关在内的国家机关,还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都可以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相对方主体,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受一定的权利,并承担一定的义务。行政相对人是依行政法律关系而存在的,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包括实体上的权利和程序上的权利。具体说有受益权、了解权、隐私保密权、受到平等保护的权利、协助行政权、批评、建议、控告、揭发权、申请复议起诉权利、获得赔偿、补偿权等。行政相对人的义务通常包括: 遵守行政法律秩序,服从行政命令,协助行政管理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