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行水金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行水金鉴山水志。清傅泽洪主编,郑元庆编辑。一百七十五卷。泽洪字育庵,一字穉君,号怡园。累官中宪大夫,巡江南淮扬,江南提刑按察副使。元庆字子余,一字芷畦,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岁贡生。康熙中幕游四方,著有《二十一史约编》、《礼记集说》。代译洪编撰是书,约成于雍正十三年(1735),凡一百二十余万字。卷首为河水图并说,附古今黄河通塞图;依次为淮水图并说,附高家堰图;汉江二水图并说,附西汉水图洞庭鄱阳二湖图。济水图并说,附五水济运图。运河图并说,附太湖图、清江浦图、卫河图、禹王台图。卷一至六十为河水;卷六十一至七十为淮水;卷七十一至八十为汉水江水;卷八十一至八十五为济水;卷八十六至百五十五为运河水;卷百五十六至百六十三为两河总说;卷百六十四至百六十九为官司;卷百七十至七十三为夫役;卷百七十四为河道钱粮,堤河汇考。卷百七十五为闸坝涵洞汇考、漕规漕运。是书采摘宏富,考核精审,于《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以及两汉魏晋六朝南北史、两唐书、五代史帝纪臣传等皆摘录之。凡载籍中有关河务者备录,并傍采直省通志,府州县志,传记碑版等。是一部按河流分类、依列朝年代编辑的水利历史专书。记事上起禹贡,下迄康熙末年(1722)。包括黄河、长江、淮河、运河、永定河等流域水系源流、变迁和施工经过等。是书在资料搜集、体例编排上实为举创,并为后世所沿用。有《四库全书》本。 行水金鉴清代傅泽洪主编,郑元庆编辑,全书175卷。按河流分类、按朝代年份编排的水利历史资料书。资料上起《禹贡》,下迄康熙末年(1722年),包括黄河、长江、淮河、运河和永定河等水系的源流、变迁和施工经过。它的体例多为后世沿用,《续行水金鉴》(清代黎世序、潘锡恩编,编于1831年,全书156卷)为其续编。 行水金鉴古代江、淮、济及运河的水利文献资料汇编。清傅泽洪主编,郑元庆纂,雍正三年(1725年)成书。全书共175卷,约120万字。其中江水、汉水10卷,运河水70卷。该书上起先秦,下迄康熙六十年(1721年),按河流分类、朝代年份编辑。所收文献资料达370种以上,每条记载均说明出处。有关长江流域水系的源流、变迁和水利工程施工等有较详记载。 《行水金鉴》水利史书。雍正三年(1725年)编纂的古代江、淮、河、济“四渎”,特别是京杭大运河的水利文献资料总汇编。共175卷。清傅泽洪主编,郑元庆纂辑。该书体例按河流分类,按朝代逐年、逐月顺序编排,上启《禹贡》,下迄康熙六十年(1721年),每条资料均注明出处,共收文献370余种,约120万字。除卷首所载序、略例、总目及黄、淮、汉、江、济、运诸图外,正文共175卷,包括河水60卷,淮水10卷,汉水、江水10卷,济水5卷,运河水70卷,黄运两河总说8卷,官司、夫役等12卷。该书资料宏富,综括古今,对后世影响较深,仿效者不乏其人。《续行水金鉴》即是道光十一年(1831年)由清黎世序“总裁”、俞正燮等编修的清代中期水利文献汇集。所收资料上起顺治八年(1651年),下迄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续书共157卷,其中图1卷,正文156卷中,包括河水50卷,淮水14卷,运河水68卷,永定河13卷,江水11卷、其特点在于搜集编存了大量原始的工程技术档案,卷帙浩繁,全书共约200万字。1936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组织编修《再续行水金鉴》,由郑肇经主持,武同举、赵世暹编辑。体例遵循《续行水金鉴》格式,取材范围上接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下迄宣统三年(1911年)。1942年曾有人抽印初稿中的江、淮河部分。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期,复由赵世暹等修订,成稿约700万字,保存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由于《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资料浩繁,内容庞杂,不便查阅,1952年遂由赵世暹等编制《索引》。索引按河流归口,依年代排列,据现代水利工程技术分类,对每条资料均设一简明标题。二书资料共列22,000余条,逐条注明所在处的页数、行数、查找十分便捷。1955年,由南京水利实验处(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印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