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街头诗运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街头诗运动jietoushi yundong主要指抗日战争时期在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掀起的一场诗歌运动。街头诗也称作传单诗、墙头诗、岩头诗。这些诗歌写出来之后,或在街头、岩石上张贴,或印成传单散发,是一种紧密配合当时斗争,比较直接地发挥宣传教育作用的诗的战斗形式。作为一个运动,无法在国民党统治区展开,主要是在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里流行。1938年8月7日,被当时在延安的诗人称为“街头诗运动日”,在延安的大街小巷、墙头或城墙上,张贴起街头诗。这个运动的“宣言”号召人们,“不要让乡村的一堵墙,路旁的一片岩石,白白的空着”。街头诗流行颇广,诗传单往往出现在群众的集会上,甚至在对敌人展开的政治攻势中。街头诗的作者,已不限于诗人,广大群众也成了创作街头诗的主力军。当时写街头诗比较活跃的诗人有田间、邵子南、史轮等。街头诗大都是战斗生活中的产物,感情饱满,语言明快,风格淳朴,例如史轮写在从甘谷驿到清涧岩石上的一首诗:“在抗战里,/我们将损失什么?/那就是——/武器上的锈,/民族的灾难,/和懒骨头!”皖南事变前后,国统区的诗歌工作者,也曾经力图推动街头诗运动,在重庆一度也出现过街头诗、传单诗运动,但由于政治环境不同,它始终未能形成比较广泛的运动。从总体上来看,街头诗为抗战服务的精神十分可贵,但反映现实的深度不够,大多是急就章,艺术上比较幼稚。 街头诗运动1938年主要在延安开展的一种群众性诗歌运动。在“战歌社”、“战地社”和诗人柯仲平、田间等人的倡导和推动下,延安逐步形成了街头诗运动。1938年8月7日,被称为“街头诗运动日”。街头诗,也叫传单诗、墙头市、岩头诗等。是在街上、岩石上张贴或印成传单散发的诗歌。是一种紧密配合当前斗争,比较直接地发挥宣传教育作用的诗的战斗形式。街头诗运动在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里流行。当时延安的诗人们发表了《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号召人们“不要让乡村的一堵墙,路旁的一片石,白白地空着”,明确指出街头诗运动是“使诗歌服务抗战,创造大众诗歌的一条大道”。街头诗的作用也不限于诗人,已经有群众自己创作的街头诗出现,形成了比较广泛的运动。写街头词比较著名的诗人有田间、邵子南等。田间的作品有《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毛泽东同志》等。这类诗的共同点是,都是战斗生活的产物,感情饱满,语言明快,风格淳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