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袆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袆衣

皇后所穿的祭服,祭祀大典时服之。《周礼·天官冢宰》: “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林尹注: “袆衣: 后祭服。从王祭先王则服之。刻缯为翚雉形而以五采画之,缀于衣上为饰。”

袆衣huīyī

省称“袆”。周代王后、命妇的祭服,“三翟”之一。位居于诸服之首,相当于君王的冕服。从王祭祀先祖则服之。衣式上下连属,取女德专一之意。其色用黑,衣上有翟形纹饰。后世沿用,有所损益,入清后废除。《周礼·天官·内司服》:“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汉郑玄注:“从王祭先王,则服袆衣。狄当为翟,翟,雉名,伊而南,素质,五色皆备成章曰翚……王后之服,刻缯为之形而彩画之,缀于衣以为文章,袆衣,画翚者。”又:“六服皆袍制,以白缚为里,使之张显。”《礼记·明堂位》:“夫人副袆立于房中。”《通典》卷六二:“隋制,皇后袆衣、鞠衣、青衣、朱衣四等。袆衣深青质织成,领袖文以翚翟,五采重行十二等。素纱内单。黼领,罗縠褾、襈,色皆以朱。”《大金集礼》卷二九:“袆衣,深青罗织成翚翟之形,素质,十二等,领、褾、袖、襈并红罗织成龙云。”《明史·舆服志二》:“皇后冠服。洪武三年定……袆衣,深青绘翟,赤质,五色十二等。”

袆衣(宋聂崇义《三礼图》)

袆衣

古代王(皇)后六服之一。周代已有,为玄质(郑玄以为素质),作五色翟形镶缀衣上以为纹饰。在伴随天子祭祀先王时穿用。后代皆沿用,但质料、形制略有不同。如隋唐时皇后袆衣作深青色,用于各种重大场合。宋代的后妃服用袆衣则有十二等。传世的比较形象具体的图物资料,见于北京故宫南薰殿旧藏的历代帝王像中宋代皇后所着的袆衣。

袆衣

中国古代王后、皇后祭祀祖先、朝会等大典时穿的礼服。周代已经出现,是周王后的六种服装 (袆衣、褕翟、阙翟、鞠衣、展衣、褖衣) 中最高级的一种。衣式为深衣制,上衣下裳相连,意取妇女应尊尚专一,所以衣与裳不分。黑色,刻绘有五色的翟 (野鸡)纹,夹里则用白色纱,以透现出五色的衣纹。袆衣与大带、敝膝及黑舄配穿,相当于君王的冕服。汉晋之间皇后庙祭穿一种绀 (深青扬赤)色衣皂色裳的深衣,没有袆衣的名目。南朝皇后穿一种衣袖较长续刀圭形旁衽于衣裾旁的袿𧜭大衣祭庙,称作袆衣。至隋唐才恢复了周代的袆衣制,但服色改为深青,作为皇后受册、助祭、朝会时的礼服。用深青色织成为原料,织成是一种以丝或金缕织成花纹图案的名贵丝织衣料。衣上绘绣赤质五色翚翟 (长尾山鸡)纹十二行。领袖襟裾镶上有云龙纹的红色边缘。内服素纱中单,腰系青色蔽膝,青色大带和革带,青袜青舄。白玉双佩、玄组双大绶,一应俱全。宋、明两代的皇后袆衣,基本沿用了隋唐旧制,只是在细微处有所变更,且头戴九龙四凤冠。

袆衣

古代皇后祭服的上衣。《释名》:“王后之上服曰袆衣,画翚雉之文于衣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