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渭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西渭桥xiweiqiɑo在咸阳市城区南部的渭河上,两寺渡村南曾发现过遗存桥桩。初名为便桥,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造。《太平寰宇记》载:“在长安北、茂陵东,去长安四十里。长安城西门曰便门,此桥与门对,因号便桥。”后因其位在中渭桥之西,名西渭桥。唐、宋时曾进行过数次重建,北宋末废毁。 西渭桥也叫便桥或便门桥。建于公元前138年,因与汉长安城便门相对,故名。故址在今咸阳市西南。唐代也叫咸阳桥,唐末桥毁。公元966年重修,后又为暴水冲坏。公元992年,迁徙到孙家滩,遗址待查。公元996年又迁回原址。公元十六世纪中叶以船作为浮桥,以后冬春有桥,夏秋以船渡。西渭桥初建的目的是为了从长安城直通茂陵(汉武帝陵在今兴平县东北十九里)。由于它为东西大路必经之地,所以成为重要的军事渡口。公元624年,突厥进犯关中,已经到达便桥北,唐太宗率少数骑兵在此与突厥可汗当面谈判,突厥见唐有备,便结盟而退。公元765年,唐朝还曾在这条桥畔设防,阻挡吐蕃入侵长安。公元783年,军阀朱泚反唐时,唐朝也急派韩游镶在这里坚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