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观察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观察法guanchafa

社会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用自己的感官及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以获得直接的感性资料的方法。它原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人类学家首先将其引入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按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是否参加被观察对象的活动,观察法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调查者深入到调查对象之中,作为其中一名成员参与他们的活动,从中进行观察,收集资料。非参与观察则是“袖手旁观”,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从外部进行观察。观察法还可分为控制观察和非控制观察。所谓“控制”,主要是指观察技术的标准化和观察时的因素控制。观察技术的标准化一般指观察记录的统一,观察标准的限定等;因素控制是指观察时对外界条件的限定。观察法是个案调查、典型调查经常使用的方法。它可以使调查者获得准确、具体、详细、生动的资料。在运用这种方法收集资料时,观察者较主动,获得资料不受被观察者能力限制,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资料的获得不依被观察者合作与否为转移。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规模的调查,且费时较长,结果又不宜作推论。


观察法guanchafa

作为评价工具的行动观察记录。就是把被评价对象的日常活动情况,或在某一时间内某一具体情境下的活动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写出记录,作为评价的资料。
观察法的种类有:自然观察法,时间样本法,情境样本法。 物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评价,就是在平时的自然观察中积累起来的。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考试,就是在选定的若干实验情境下,在一定的时间内,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活动来进行评价的。 通常在物理实验考试中规定一些目标行为做为评价标准,在学生操作中观察记录这些目标行为实现的情况。 例如对于初中“物体密度的测量”实验考试中的目标行为:❶规范性方面:知道要调节天平底盘;不但知道而且能把底盘调平;能调节天平横梁螺丝,使指针指到刻度中央;用镊子夹砝码放置天平盘中央,取下放在盒中;把游标置于零刻度点;左盘放被测物,右盘放砝码;注入水,把量筒放在桌面上,眼与刻线、凹液面在一平面内;砝码质量数值,游码刻度,量桶数值,读数准确,数字运算正确。
❷技巧性方面:在调节天平底盘水平时,能迅速判断如何旋转底盘螺钉才能使底盘上升或下降;右手用镊子夹砝码时,左手能控制制动横梁的旋钮,使动作协调迅速;先估物重,从大到小放置砝码,力求次数最少。
❸创造性方面:会想办法将密度小于1的物体浸入水中,又不引起较大误差;一次在量筒中浸入多个螺母,测出总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总质量求密度,以此方法减少只测一个螺母产生的误差。
在采用观察法进行评价时,应注意自然观察与有选择的观察结合起来,同样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空间和对不同问题的表现很可能不同,在观察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否则产生行为样本谬误。比如在进行实验考试时,当大多数学生与教师平时对他们的观察结果不同时,应考虑本次考试所设置的实验是否有问题,或评价标准是否合适。

观察法guancha fa

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言谈行动,并详尽记录,然后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由于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手段不同,可以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观察法适用范围较广,使用简便,被观察者又处于自然状态,因而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但由于此法只能在被观察者自然地出现某种心理活动时才能进行,因而缺乏主动性,而且观察所获得的资料可能具有偶然性。为了使观察有效和可靠,观察前要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观察中应做客观、精确和系统的记录,观察后要做出科学的解释和结论。观察过程可利用照相、录音、电影摄影或录像等一些现代化手段。


观察法guanchafa

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所谓“自然条件”是指研究者不干涉或控制观察对象的行为, 使其以本来面目客观地呈现出来。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研究者对观察什么、观察步骤、途径、方式等有一定的控制。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在学前教育科研中观察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由于:
❶采用观察法可以弥补儿童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等方面的局限, 能观测许多用其它方法无法测量的行为,尤其是在社会、情感领域内使用观察法更合适;
❷观察法不需要儿童承担什么任务,因而不需要儿童认真地、有意识地作出反应,观察的结果也就比其它正式测试中所获得的结果稳定、可靠得多。
❸儿童较少掩饰心理,在稍经熟识、甚至完全不相识的观察者面前仍能表现自然行为。儿童年龄越小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因而观察所得的资料就越真实。
根据观察过程的结构性质与控制程度可将观察法分为两大类:非正式观察和正式观察。
❶非正式观察法结构松散,无周密计划与控制,适用于教师获取有关日常教学和活动安排等方面的信息, 或帮助观察者获得了解儿童身心发展各种特点的感性经验。非正式观察法在科学性上较为欠缺,但易于实施,往往比较实用,常被称为“自然观察法”。
❷正式观察法结构严谨,计划周密,一般为科学研究所用,它是一种有控制的、系统的观察。正式观察法的特点是:严格地对行为定义,细致地制定记录表格,在一定控制下从事观察,训练观察者并测定观察信度,用数量化的方式分析所得资料。
非正式观察法有日记描述法、事件描述法、频率计数图示法和清单法等。正式观察法有实验室观察法、抽样观察法、特性等级评定法等。


观察法guanchafa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观察对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分析的一种方法。它是学前教育评价的有效工具,在幼教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在进行观察的时候,由于观察目的和角度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方法。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有两类:描述观察法和抽样观察法。

观察法Guanchafa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言谈、表情等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由于观察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观察法。从观察的时间上可以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从观察的内容上可以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从观察的方式上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观察法除了直接观察一个人的外部表现外,还可以通过录像、录音等记录被试者的言行表现。观察法用途较广,使用简便,同时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下被别人观察,因而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比较真实的材料。但由于观察的是外在行为,所以难以推论出信念、态度和意见,而且这种方法常是被动地等待某些现象的出现,因此花费时间较长,有时观察到的可能是一种偶然现象,不是规律性的事实;而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因其稍纵即逝,也可能被忽略,自然观察的信息也就成了一个问题。因此,有时需要反复观察,要求观察者事先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并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训练。

观察法

又称“自然观察法”,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言谈、行动,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内容、手段不同,又分为长期观察与定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及自我观察。运用范围广、简便易行,被试处于自然状态,因而所得材料较真实。但研究者处于被动地位,条件不易控制,所得资料可能有偶然性。


观察法

社会调查方法之一。直接观察调查对象,以获得感性材料。按参与被观察者活动的程度可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也可借助观察工具、控制观察等保证观察的客观性和精确性。参见“心理学”中的“观察法”。


观察法

获取“直接信息”的方式之一。由公共关系人员亲临商店、用户所在地直接了解顾客喜爱哪些商品、观察用户使用产品或消费商品的情况等,从中获取信息。

观察法

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即对被观察者的言语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并分析、判断其心理特点。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认识并采用此方法。孔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即为用观察法来认识人。观察法形式多样,在自然情境下的观察称为自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况下的观察为控制观察法;根据对时间、空间的限定,又分时间取样法和情境取样法,前者指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后者指在特定的场合中进行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直接接触则为直接接触法,而借助仪器,如录音机、摄像机和样本化验结果等的观察称间接观察法。观察的内容可因观察目的而异,可以包括:仪表举止,表情,动作,言语,兴趣,爱好,处人处事的态度,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等。观察者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客观性以及被控制条件的严谨性等综合因素决定了观察结果的有效程度。观察所得结果只能说明“是什么”,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对于观察中所发现的问题,尚需用调查法、实验法进行研究,方能得到解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