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言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言意yanyi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与文学内容之关系的概念。这是历史悠深的一种认识。《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意指以言来呈现意。二者是统一的。但《周易》却有相反的看法:“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上》)这就是说,由于书不能尽人之言,言又不能尽人之意,圣人不得不依靠建立某种形象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庄子·天道》亦云:“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所贵之;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也都含有“言不尽意”的意思。可见,在先秦时代,言意关系就有不尽相同的认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