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警世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警世钟

清末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通俗著作。清末陈天华著。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号思黄,又字过庭。湖南新华人。1905年在日本因忧国而投海自尽。主要著作有《猛回头》、《狮子吼》、《中国革命史论》、《绝命书》等,大部分都收在《陈天华集》。
《警世钟》揭露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和事实。大声疾呼“洋人来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变成了犬羊的世界”,中国人民“从今以后都是那洋人畜圈里的牛羊,锅子里的鱼肉,由他要杀则杀,要煮就煮,不能走动半分”,整个中国是“黑牢暗狱”。该书分析了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与封建统治者相互勾结的关系,明确指出:“各国不是不瓜分中国,因为国数多得一时难得均分,并且中国地方宽得很,各国势力也有不及的地方,不如留住这满洲政府,代他管领,他再管满洲政府,岂不比瓜分便宜得多吗?”清朝已经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列强采用“温和手段”绝不是发什么慈悲心,而是实行“以中国人杀中国人的奸计”,这种“假仁假义”、“暗行瓜分”,“使人不知不觉甘心做他的顺民”,比那公开瓜分更为狠毒百倍。
《警世钟》批判了改良派散布的忠君勤王幻想。首先提出反帝必须反清,“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主张把反帝爱国与反清革命统一起来,认为只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才是挽救危亡的唯一出路。从种族主义立场出发,强调“种族二字最要认得分明”,认为“这瓜分之祸不但是亡国罢了。一定还要亡种”。呼吁各阶级、各不同职业的人们警醒过来,反对帝国主义、清朝封建统治者。
《警世钟》分析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双方力量对比。指出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战胜帝国主义,说:“我是主,他是客,他虽然来得多,总难得及我。在他以为深入我的腹地,我说他深入死地亦可以的。只要我全国皆兵,他就四面受敌,即有枪炮,也是寡不敌众。”并告诫人们不要怕失败,认为胜败不是绝对的,事物是可以转化的,“败得多,阅历也多,对付各国的手段,也就精了”,从而也就可以“转败为胜”。因而号召“人人都有个百折不回的气概,人人都愿战死疆场,不愿做别人的奴隶”。
《警世钟》指出反对帝国主义必须讲究斗争策略。总结了义和团反帝斗争的经验教训,肯定义和团斗争的正义性,认为义和团的“心思是好的”,但实行的是“野蛮排外的方法,全没有规矩宗旨”,“不操切实本领,靠着那邪术”。指出反帝必须克服“自尊自大的弊习”,“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去掉自己的短处”,只有把它的长处学到手。才能战胜它,“越恨他,越要学他;越学他,越能报到,不学断不能报”。批评顽固派,指出他们对于洋人的长处,一点不肯学,认为其实质是盲目排外,不是爱国。指出这种盲目排外的目的是“保他目前的利权”。主张“用文明排外,不可用野蛮排外”,既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利益,又要讲究政策和策略。
《警世钟》以进化论为理论根据,批判宗教迷信,讲求实际,鄙视空谈,提倡“明是会说,必要会行”的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作风。认为内地的人为从前的学说所误,八股以外没有事业,五经以外没有文章。主张用“讲求切实的学问”取代那脱离实际的与世无用的经学。反对“生而知之”的天才论,认为人的知识才能都是后天的,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取得的,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
《警世钟》最早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刊于日本东京出版的《游学译编》第十一期。其后一再重刊,内容时有增补。收入1928年上海民智书局发行的《陈天华集》、1945年中国文化服务社所辑的《陈天华集》、1958年和198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天华集》。

警世钟

书名。陈天华于1903年著。初版于日本东京。书中呼吁广大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共同救国,雪耻图存。成为革命派宣传革命的锐利武器,世人争相传诵,影响很大。参见“陈天华”。

警世钟

白话散文。清末陈天华著。1903年在日本初刊,以后多次重刊。作者以说唱形式的通俗白话散文体,呼吁国民警觉起来,共同负起救国的责任。此书和作者另一本散文著作《猛回头》,是辛亥革命宣传战线的奠基作之一。《民报》专刊二号载: “这两本书的出现,产生了广泛影响,大振民族民主革命精神,真是一字一泪,沁人心脾,谈复仇而色变,歌爱国而声欢。”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