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策jingce
又叫“精警”。修辞学术语。把精辟的思想或道理同凝练奇特的语句表达出来,令人精警深思的修辞方法。
根据内容和构成方式,警策可分为三种。1.将自明的事理极简练地表达出来。例如: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❷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世上有许多道理,人人心里有之,可是又往往说不出来,一经名人指出,便成为人们经常引用的格言。以上两句,都是用极简洁的语言,阐明一种人人自明的道理。2.将看似无关,实则相互关联的事物排列在一起,构成含义深刻的警句。例如:
❸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传赞》)
❹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鲁迅《战士和苍蝇》)“尺有所短”和“寸有所长”,“有缺点的战士”和“完美的苍蝇”,似乎都是无关的事物,而一旦将两种事物排列在一起,便立刻收到一种特殊的修辞效果,其含义比原来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3.将表面上自相矛盾的事物排列在一起,构成更精采的警句。例如:
❺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不塞”与“不流”,“不止”与“不行”,“活着”与“死了”,表面看来都是互相矛盾,不合逻辑的。但作者却特意将它们排列在一起,构成最为奇特、又最为精采的警句。
警策是人们极感兴趣的一种修辞格。警句是人民生活的积累,思想的结晶,语言的精华。它活跃在人民口头上,也荟萃于古今名篇佳作之中。恰当地引用警句,或者熔词铸句,创造出新的惊人之语,不仅发人深省,而且能使语言为之增色。但引用警句,必须恰当,不可滥用。而要使自己的语言精警动人,更须刻苦磨练思想,锤炼语言,决不可硬造所谓惊人之语。有的警句同时又是对偶句或排比句,“警策”指其内容,“对偶”或“排比”是指其形式。
又称“精警”、“警句”。修辞格的一种。用简炼而出奇的语言,来表达确切而深刻的含义。如“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又如“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