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认识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认识论renshilun

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指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亦称知识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等等。
认识论的任务是揭示认识的本质,揭示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力求使人们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认识论以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为出发点,而且将其贯穿于全部认识论的内容之中,由此引出不同的认识论结论。主观唯心主义者把感觉、经验看作是主观自生的,否认它们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如贝克莱、马赫);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认识是对某种神秘的理念的回忆(如柏拉图)或是“绝对观念”的自我认识(如黑格尔),认为客观世界不过是主观感觉或客观精神的产物,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不可知论者否认人有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如休谟、康德)。唯物主义者肯定物质世界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人的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在唯物主义内部,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有本质的区别。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由于不懂得实践、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因此不能科学地说明认识的发生与发展,也就不可能最终战胜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仅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全面地阐发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从而对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形式、认识的过程、认识的发展规律以及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等一系列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作出了科学的论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论。

认识论

关于认识的来源、内容、能力、发展过程及检验标准的理论。哲学的重要部分。围绕认识的来源、内容问题,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前者认为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后者认为认识来源于某种精神活动,是对精神东西的反映。如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神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活动;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来自人的主观感觉。围绕认识能力问题,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见“可知论”、“不可知论”)。围绕认识发展问题,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前者认为认识是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后者否认认识的发展,把它看成是简单、消极的反映。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问题上,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没有正确地解决(见“真理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实践观点和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强调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彻底贯彻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在历史上第一次创立了科学的认识论。详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的反映论”。

认识论

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哲学学说。在认识论问题上,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不可知论和可知论以及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与分歧。唯心主义认识论从世界本原是精神的这个立场出发,主张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质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的认识是先天赋予的或主观自生的,根本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其中有些唯心主义者把主观认识和客观世界割裂开来,否认人的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客观物质世界。唯物主义认识论则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这个立场出发,坚持从物质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的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因此,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认识论和反映论都是可知论。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懂得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和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形而上学地解释人的认识问题,把认识看做是对客观世界的直观的、消极的反映,因而是一种机械的反映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从而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机械反映论的缺陷,又彻底驳倒了唯心主义和一切不可知论的错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