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论戏剧艺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论戏剧艺术法国文学家狄德罗(1713—1784)的文艺批评著作。也译《论戏剧体诗》,附在剧本《一家之主》的后面,写于1758年,其艺术伦理思想主要有:(一)主张为道德而艺术。认为戏剧具有道德作用,它是移风易俗的最好载体。“假使政府在准备修改某项法律或者取缔某项习俗的时候善于利用戏剧,那将是多么有效的移风易俗的手段啊!”艺术的共同目标,是帮助法律引导人们爱道德、恨罪恶,使人们看到人类应该的样子。道德是戏剧的永恒主题,“愉快的喜剧,以人类德性上的缺点和可笑方面为主题,严肃的喜剧,以人类的美德和本分为主题”。(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艺术家要描写道德,自己必须“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不要以为,学习为人之道而付出的劳动和光阴对于一个作家说来是白费的”。艺术家的道德品质将会在作品中散发出一种伟大正直的光采。道德败坏了,作品的趣味也必然会堕落,为金钱所拜倒的艺术家认为美德是变态心理和糊涂观念。因此,要当作家,首先得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其次是求真,“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这是两个最有力量的东西。“最难以入耳的戏剧应该是为人们所指责为半真半假的那种戏”,最后是求美,真善还必须配上美才有力量,“图画应该全幅都美,剧本应该从头到尾都美”。真善美统一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三)不迎合观众。戏剧作家应该遵循艺术的法则,忠于艺术,“假使戏剧作家不和剧中人打成一片,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控制观众的情绪,却脱离剧情而迎合观众,他就妨碍自己的布局”。(四)不辍学习钻研。一件作品的最严格评判者应该是作者自己,古代的作者和批评家都是从自我教育开始的,因此,必须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地学习研究。“我们需要求得多少物理、自然和伦理知识啊!任何一项科学,任何一项艺术,我都需要深入钻研,才能掌握……这样,我才会有一切真、善、美的理想典范”,而真善美的典范是不断流变的,因此得不断地钻研,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有学问的人、有高尚趣味的人、伟大的作家和卓越的批评家”(以上引文均见伍蠡甫等编《西方文论选》上卷,第347~381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