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证中医名词。为诊断疾病时用以概括症状或征候时的名称。《难经》中最早出现的“证”,指患者的临床表现 (今多用 “症”字表述),具有 “证据”、“征兆”的含义。随着医学的发展,“证”的含义逐渐深化。汉代《伤寒论》中的某某汤证 (如“麻黄汤证”),实际上是指某某汤方所能治疗的一类征候。这些汤证往往具有一特定的病机变化,故后世医书的“证”,又成为对疾病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类型的概括。中医辨证论治中的“证”,即为疾病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病机本质概括。例如“寒邪束肺”这一证名,就包括了病因(寒邪)、病位 (肺)、病性 (外感)、病机 (寒邪外束)等各方面的情况,能反映疾病的本质。寒邪束肺又是从有关的症状(如头痛身痛、恶寒发热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等) 中分析归纳出来的。中医辨“证”,是借以决定治疗的前提。证不等于病,更不等于西医的病。例如中医的外感热病,就可以辨别为多种证; 而同一证名,也可能在多种疾病中出现。现代对中医证的研究方兴未艾,除了从传统理论进行梳理之外,也分别从临床及实验等方面进行研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